作者:鲁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6 9:16:05
选择字号:
禁食能“对付”沙门氏菌

 

新研究显示禁食带来的肠道菌群变化有助于阻断沙门氏菌感染。图片来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感染了沙门氏菌怎么办?科学家通过实验给出的方法就是管住嘴。

8月6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Bruce Vallance团队及合作者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接触肠道沙门氏菌之前和期间禁食,可以保护小鼠免受全面感染,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禁食导致的动物肠道微生物群变化。

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细菌。当受到沙门氏菌感染时,人或动物通常会失去食欲。然而,禁食是保护宿主不受感染,还是会增加宿主的易感性,仍然存在争议。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让小鼠在口腔感染沙门氏菌之前和期间禁食48小时。结果显示,与喂食组小鼠相比,禁食组细菌感染迹象减少,甚至几乎消除了所有肠道组织损伤和炎症。当被禁食的动物在禁食一天后再次进食时,沙门氏菌的数量急剧增加,并侵入肠壁,尽管与正常情况相比,相关炎症仍然减弱。

但研究人员表示,当小鼠通过静脉注射而不是口服接触沙门氏菌时,上述结果就不成立了。而且,禁食并不能完全保护无菌小鼠免受沙门氏菌感染,这表明部分保护效果源于禁食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之前已有研究证实,提高一种肠道细菌的水平,也许能帮助防治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美国斯坦福大学领衔的这项研究发现,体内富含拟杆菌的小鼠能有效抑制沙门氏菌。拟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在内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抗沙门氏菌效果较好的小鼠体内的丙酸含量尤其高。

此次Vallance团队实验证实,禁食的效果并不局限于沙门氏菌,对空肠弯曲杆菌也有类似的效果。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数据表明,治疗性禁食或热量限制,或能有益于调节传染性和潜在的非传染性胃肠疾病。

“我们的研究强调了食物在调节宿主、肠道病原体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相互作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Vallance说,“当食物有限时,微生物似乎会隔离剩下的营养物质,阻止病原体获得感染宿主所需的能量。”

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便把禁食或调整食物摄入量用于治疗传染病。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污染源,可引发急性肠胃炎。患者感染病菌12小时至72小时内会出现发热、腹泻、呕吐、腹部绞痛等症状,病情往往持续4至7天,严重时会死亡。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或免疫力有缺陷者更易感染这种病菌。它常通过被污染的食品传染给人类,接触动物或已发病的患者也可能被感染,防范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和勤洗手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971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