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7月17日电 (郑莹莹)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上海天文馆17日在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馆。94岁高龄的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在馆里呆了整整一天。
从上午的开馆仪式,到下午的天文高端国际会议,她都一直坐在台下,精神矍铄、细细聆听。中场休息时,不时有人过来求合影,她耐心地一一应允。
说起上海天文馆,大家时常提及这位一生钟爱天文的九旬院士。自1951年来到徐家汇观象台(属于如今的上海天文台)工作,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叶叔华用天文书写梦想,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叶叔华曾向上海市领导建言兴建天文馆,她认为深空探测是本世纪各国科技竞争的重要“赛场”,兴建天文馆能够激发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为中国深空探测培养后备人才。
愿望终于成真,被中新网记者问及感受,她说,“建筑非常好,还有地方不够,还没有真正比较系统地介绍宇宙的环境。”
上海天文馆所坐落的滴水湖畔,距离上海市中心驱车需要一个多小时。
“路比较远,但正好开馆前,这个地方迎来大发展,我想后面总有办法补救交通问题。”叶叔华说。
在叶叔华院士看来,天文馆能够把正确的、科学的知识传递给所有人,天文馆以后除了一般的、应该知道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介绍一些新的发现、新的观念,这样才是一个天文馆最终的目的。
这些年,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崛起,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纷纷上马,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也于2021年拉开,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接下来还有更多“中国造”航天器将相继奔往宇宙。
在上海天文馆里,也有一个1:1仿真模型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这个天和核心舱里,参观者可以一睹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包括他们的起居、健身、洗浴、饮食等。
这对激发青少年的兴趣有何作用?“有东西看,相比没有东西看,差别很大,(看了)有很多感性的认识。”这位九旬高龄的院士如是答。
她曾说,天文有助于拓宽一个人的世界观、宇宙观,“宇宙如此浩瀚,人只是沧海一粟,每一个人作为独立的存在,都应该珍惜自己短暂且唯一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地去做一些事情,做有价值的事情。”
而她,正是这样做的。(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