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雷 来源: 澎湃新闻发布时间:2021/7/9 9:58:31
选择字号:
引起湖南两高校争议的新一代航天舱外服有多复杂?

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成果属于谁,湖南大学与湘潭大学就此产生争议。湖南大学微信公号发文称“湖大设计”,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任务由该校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团队承担;而湘潭大学教授则认为,该项目是由湘潭大学团队争取中标的,罗是在湘潭大学工作时参与的这个项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两校领导正在沟通此事。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究竟什么样儿?它在载人航天领域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2021年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并完成了相关作业,这身飞天“战袍”第一次亮相太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国载人航天”的资料介绍,舱外航天服相当于微型载人航天器,技术很复杂,是一个国家载人航天实力的重要体现。

由于太空环境很恶劣,因此航天员出舱时必须穿舱外航天服,以便把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恶劣环境隔离开来,为航天员提供安全有效的环境防护、密闭空间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

舱外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最复杂的是服装,由多层组成。最里层是衬里和尿收集装置;衬里外是用于散热的液冷通风层;液冷通风层外是用于产生一定压力的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的限制层;限制层外是对付舱外大温差变化的隔热层;最外面是保护层,它由多种纤维复合。

织物制成,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穿透、耐磨损、耐高温、耐燃烧、耐腐蚀,还有防辐射的功能和连接其他装具的接口。因此既能满足航天员生命保障需求,又能帮助航天员实现舱外活动任务。

此次用来执行出舱任务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高2米左右,重100多公斤。看似厚重,实则巧妙地利用了仿生结构,使关节活动更自如。其上下肢的所有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使航天员的手脚可随意转动,又能严格保证气密性。其背包是航天服穿脱口的密封门,在背包内安装了舱外航天服生保设备,背包壳体下端装有备用氧瓶等。背包关闭通过拉紧钢索和操作关闭手柄完成。

航天服头盔上装配有摄像头、照明灯还有高科技面窗,让视野更加开阔:摄像头可以全程记录航天员舱外操作过程,两侧各有1个照明灯,可照亮服装胸前部分,方便航天员在阴暗面操作;两侧有报警指示灯,在舱外服出现泄露时闪动报警,同时还有语言报警;面窗包括4层结构,底层2层冲压结构中充有高纯氮气用来防结雾,外面是防护面窗,最外层是镀金的滤光面窗,对太阳光折射率低,防止太阳光线直接照射人眼。这款舱外服的研制代表着高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此外,据微信公众号“中国载人航天”介绍,相比实现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的神舟七号任务,在空间站阶段任务中航天员要进行长时间的舱外操作,对舱外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需求。因而这次任务使用的舱外服在“神七”舱外服研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改进:一是改变了结构布局设计,二是提高了服装的寿命;三是提高了人服能力。在观看出舱直播时可以发现,航天员与舱体之间不再有电脐带连接,这是因为舱外航天服已实现供氧和温度、压力控制,减轻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的负担;耐受200多度温差、防护空间辐射,使用时长也从以前的4个小时增加到8个小时。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开展舱外航天服首套安装与测试、服装尺寸调节等工作。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开展舱外航天服首套安装与测试、服装尺寸调节等工作。

集“高精尖”于一体的舱外服,究竟有哪些单位参与了研制?有网友也曾提出相关问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回应留言称,“(舱外服是由)航天员中心研制的,部分高校参与了一点工作”。

澎湃新闻注意到,央视此前曾报道称,这套“飞天”第二代出舱航天服上的航天面窗研发任务,就由郑州大学所承担。而此次湖南大学和湘潭大学争议的舱外服工业设计成果,主要涉及舱外服的外观设计、人——服交互系统设计等方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