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庆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6 15:25:25
选择字号:
普及化高等教育面临四大挑战

 

2021年全国高考已经落幕,1078万考生走进考场,全国高考人数也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 年的高考正是我国于2019年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的两次高考。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其背后,我们也不可忽视高等教育普及化对于当前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自世纪之交的“大扩招”开始,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但两个阶段的叠加,预示着我国普及化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发展形势。纵观国内国际发展情况,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教将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挑战。

挑战一:适龄人口减少需超前应对

参照某些发达国家的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都会出现明显下降。据统计,全世界70个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由1999年的1.38亿人下降至2015年的1.31亿人,并预计在2030年继续下跌至1.27亿人。

以美国为例,自1980年开始,美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渐下降,其18~21岁人口从1980年的1739万人降至1994年的1411万人,其间减少了328万人。

我国虽不是发达国家,但此类情况已经开始出现。统计显示,在我国1‰人口抽查样本中,18~22岁年龄组人口数由2011年的9933人下降至2019年的5763人,占总人口比重由8.67%下降至5.28%,跌幅达39.1%。

适龄人口的减少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首先是加剧了高校间的生源竞争,对弱势高校,尤其是办学时间较短的民办高校产生较大冲击。如美国在生源危机的严峻压力下,1987~1988学年至1996~1997学年期间,累计关闭了236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私立机构就有228所。日本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同时,为了维持办学,某些高校也不得不一再降低入学门槛,进而大大加剧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难度。

挑战二:经济发展的强大需求需理性擘画

自从人力资本理论面世以来,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已成普遍共识。因此,众多国家都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多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但随着普及化阶段到来,人才数量供给已不是主要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对质量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大需求既体现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强需求上,同时也体现在对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强需求,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上。只关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而忽视系统质量的倾向,将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因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总和并不等于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

然而,经济发展的强力需求会导致高等教育更加功利——受教育者为找到高待遇职业而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提升就业竞争力上,进而影响全面素质的提升;办学者为了迎合受教育者需求而不得不在就业率上下功夫,进而削弱通识教育。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这种强力需求有迫使高等教育陷入经济至上主义漩涡的危险,使得高等教育离教育的本质属性越来越远。

挑战三:科技创新的深度依赖需审慎应对

在我国,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投入的财力和人力也与日俱增。2009年,全国高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仅为468.17亿元,至2019年,该数字已达到1796.62亿元。2009年,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为27.52万人/年,2019年则提升至56.55万人/年。

随着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高校的强力需求可能导致高教功能发生结构性变化,如某些大学人才培养功能会弱化,甚至出现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大学也可能会追随科技创新热点,不断对学科和学校内部结构作出调整,进而伤及整体办学实力的可持续提升。

同时,由于国家鼓励支持高校教师科技创业,可能会导致一些优秀教师脱离高等教育,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高校科技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增强,增加了陷入技术至上主义的风险。

挑战四:教育公平的强烈诉求需积极回应

教育公平通常包括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处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坚持的是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问题难以顾及;在大众化阶段,我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但这一公平基本限定在入学机会公平上。

目前,我国地区、城乡以及不同人群间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差异在逐步缩小。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教育民主化意识越来越强,对教育公平的诉求将从入学机会公平向教育过程公平,乃至教育结果公平延伸。其中,教育过程公平主要体现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主要体现在就业质量的公平。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配置差异较大,东部地区高校明显好于西部地区高校,中央直属高校明显好于地方高校,重点建设高校明显好于一般高校。从就业状况来看,重点建设大学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高于一般高校。

值得警醒的是,随着我国重点建设大学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让本已严重的教育不公平雪上加霜。这加大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难度。

随着普及化阶段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的挑战,需要管理者、举办者等提早谋划,采取积极的行动。如面对适龄人口减少问题,要考虑适当控制新增高校的数量;面对经济和科技需求,要进一步强化实施高校分类发展的政策;面对高等教育公平诉求,则要将教育公平作为独立的政策目标,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并出台必要的其他政策。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要有新的发展格局。唯有如此,进入普及化的我国高等教育才不至于出现重大失误,我国才能真正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