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5/25 15:22:13
选择字号:
四十年,他始终不忘八个字
——记温州肯恩大学校长王立

 

王立   温州肯大学供图

上世纪80年代初,马上就要毕业的大四学生王立找到了自己所在系的党总支书记,请他为自己写几句毕业赠言。看着递过来的笔记本,这位书记只写了八个字——振兴中华,匹夫有责。

几天后,带着这沉甸甸的八个字,王立告别了他的本科生活。

四十年后的今天,刚刚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王立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他已是温州肯恩大学的校长。

从一位年轻的学子成长为深耕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家,再到执掌一所新型中外合作大学,王立的世界几经转变,但心中的那八个字,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却一直没有变过。

“课已经帮你安排好了”

如果要给这份情怀找一个“原点”的话,还需要将时间再往前推数年。

1975年,和当时很多青年学生一样,高中毕业的王立“上山下乡”,来到了农村。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里成为了他的另一个“课堂”。

“两年多的时间的确很苦,但受到的教育也很多。”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王立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一方面作为“赤脚”教师讲授当地一所小学一年级的所有课程,另一方面还要完成每个月120个工分的劳动,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但也就在这样的辛苦中,对于当时中国的贫穷与落后,王立第一次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一次以这种感性的方式,了解到我国就是这么一个底子。我们该怎么办?”王立问道。于是,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他知道改变自己命运,或许也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来了。

1977年,王立考入大学。在大学里,他的学习热情被彻底激发,本科毕业后先后考取了浙江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博士期间,他师承浙大老校长杨士林。博士毕业后,他选择远渡重洋,并成功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资助。

异国的博士后生活让王立打开了自己的视野。而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的科研中时,耳边传来了导师的一声召唤:“王立,回来吧,下学期的课已经帮你排好了。”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让王立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收拾起行囊,和同在加拿大从事研究工作的爱人一同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当时也有人质疑过我们为什么要回去,但这对我而言真的不能算是个问题。”回忆当时,王立坦言,对自己来说学成回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何况,现在看来,当初留在国外的很多人发展得反而还不如我呢。”

只是当时的王立并不知道,虽然他已经回到了国内,但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他却注定要和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一次又一次地“打交道”。

“我是中国的学者”

王立是一个骨子里喜欢科研的人,但命运似乎并不愿意让他安安心心地待在实验室里。

从国外回到浙大后不久,王立便作为学校的后备干部,担任了外事处处长助理一职,由此开始了自己长达20多年的“外事”生涯。那段时间里,浙大经过合校、扩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其对外交往的工作也日益频繁,王立从助理慢慢“升级”到校外事处副处长、再到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成为了浙大国际化发展的亲历者。

20多年下来,王立的足迹遍布了全球40多个国家、1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北至挪威,南至南非,还包括朝鲜、巴基斯坦、以色列等极具特色的国家,在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做过访问教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养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习惯——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会抽出时间做一场学术报告或进行学术交流。

“我对自己的学术有自信,站在国际学术讲台上,我就是中国的学者,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说。

这些年来,王立虽然一直有行政事务在身,但却从未放松过对学术以及科研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的学者,学术工作是走到哪儿都不应该放弃的根。行政职务随时都可能会改变,但科研和教学却是一名大学老师终身都不应该放弃的。”

事实上,经相关文献系统检索,王立团队在二茂铁基化合物及聚合物等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以此次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为例,交谈中,王立坦言此次当选并不是偶然,而是此前近20年间,他与俄罗斯科研机构长期合作的结果。“其实直到现在我都不会说俄语,我们之间也一直是用英语交流,虽然的确有些不方便。”王立笑着说,但最后他获得了高票通过。

既要完成行政工作,同时还要兼顾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可以想见王立平时何其繁忙。然而,就在两年前,一项新的任命让王立每周的工作时间又增加了数十个小时……

“要培养我们自己的接班人”

2019年2月,王立被聘任为温州肯恩大学校长。但由于其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还在浙大,于是他每周往返于温州和杭州之间,通常花在路上的时间就长达10多个小时。

作为国内首所中美公立高校合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于2011年获批办学。即便以一个人的生命作为参考,王立来到时,这所学校也不过刚刚进入它的幼年时期。

“这是一所极其年轻的学校。年轻意味着单纯,意味着朝气,但同时也意味着迷茫,意味着不成熟。”王立说,作为浸润国内外高等教育几十年的“老人”,自己的责任便是为这所学校把方向、立规矩,让身处其中的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

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温州肯恩大学的筹建方——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均属于公立大学,这使得在制度设置上,温州肯恩大学必须同时符合中美两国对高校的管理框架。但鉴于中美两国在制度设置上的巨大不同,这需要很大的智慧。

面对记者,王立坦言在此前团队打下的基础上,再经过班子成员两年多的努力,目前温州肯恩大学已基本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目前学校发展实际的规章制度,这使得学校的很多工作也变得有章可循。“当然,受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的制度仍有不完善之处,我们仍在探索之中。”

除了制度的探索之外,另一项让王立始终牵挂的工作,便是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目前我们的在校生数量并不大,但这些学生中的绝大部分都有出国或接触国外高等教育的打算。而作为在中国开办的大学,首先要培养我们自己的接班人。即便我们用的是国外的教材和教学计划,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但依然不能忘了我们的根在中国。”王立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温州肯恩大学针对学生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国情课,学校特意设置了“书院导师”和“成长顾问”制度,行政教工担任“成长顾问”,每人负责对10名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辅导。“我本人也兼任着这样的职务。而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些价值理念传输给学生。目前,温州肯恩大学快速发展壮大,2020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多个指标名列同类学校的前列。”他说。

交谈中,王立说在他原本规划的人生轨迹中,其实并没有“温州”这一站,但命运让他有了这段奇妙经历。“我觉得几年时间,完全可以让一批年轻人成熟起来。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再过几年,也许您还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学。”王立笑着对记者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