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海海洋大学劳动基地在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金山基地挂牌。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穿上防水裤,腿上系上一箱箱水草,将水草种在抽过水的池塘里,开展了首场劳动教育活动。
本周,在“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的活动中,上海海洋大学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将劳动与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相结合,扎实开展劳动教育。
“沉水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起着关键作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教师邵留一边讲解完专业知识,一边开始指导学生们下池塘实际作业。“水草扦插时不能种得太深,也不能种得太浅。距离也要注意,大概相隔5厘米左右……”
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弯下腰,将一簇簇水草插进黑色的塘泥里。
“第一次到基地,看到这么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亲眼看到水生态修复技术大规模的实施效果,还是很有感触的。真正去种水草时,发现原来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么大的产业要一点点做起来,技术和干劲一个都不能少。”结束学习后信息学院学生一边脱掉满是塘泥的防水裤一边深有感触地说。
校方介绍,劳动基地的设立是上海海洋大学依托特色专业开展专业性劳动教育的有力举措。学校将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让更多的学生学到具有海大特色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自身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甚至将来的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并打下基础。
这几天,在上海海洋大学校内的一块田地里,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雪达正带领一群学生把西瓜、番茄、南瓜、丝瓜的种子撒在了地里。在他们的背后,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农场”的牌子伫立在田头。
七年来,这个“实验农场”已变成了学生们的“开心农场”。他们在这块田里先后尝试耕种多种作物,并不断挑战高难度的水果种植。
“知农业、熟农业、爱农业,不深入田间劳动,如何提高专业素养?”作为这块教学“实验田”的主要负责人,沈雪达说,“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参与农场劳动的耕作,还要让他们把这块田做成‘项目’,写计划,做预算……一年种植下来,学生可以测算一块地的投入产出,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对农业经营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
为有效管理,经过前期摸索,农场场地的大部分范围实行统一经营,同学一周进行一次劳动,实行分配任务、学生执行的制度,成效显著提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