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诺贝尔奖评述”【中国科学基金】2021年第1期发布 |
|
《中国科学基金》2021年第35卷第1期封面
2020年诺贝尔奖评述
2020年10月5日至12日,202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经济学奖陆续揭晓。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位美国经济学家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Wilson获得,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由英国科学家Roger Penrose获得,理由是“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另一半由德国科学家Reinhard Genzel、美国科学家Andrea Ghez共同获得,因为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科学家Jennifer A. Doudna获得,以表彰其“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和英国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他们为什么能够获得诺奖?这些科学发明、发现又有怎样的科学意义?《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特邀李三希教授、王建民研究员、魏文胜教授、袁正宏研究员四位专家分别对其深入解读,带我们了解其背后的科学故事。希望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冲击诺奖。
阅读全文请识别微信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拍卖理论研究述评
李三希* 王泰茗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李三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杰出学者青年学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SSCI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s编委,研究领域为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数字经济,曾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乌家培”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国家自科优青项目,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期刊上。
请识别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银河系中心黑洞及其物理意义
王建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王建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长期从事超大质量黑洞和类星体的理论与观测研究,通过反响映射测量其质量和角动量;并结合光学干涉观测,提出了几何距离测量方法及哈勃常数;大质量双黑洞观测特征、轨道参数和低频引力波性质检验。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超大质量黑洞的反响映射观测与理论”,2020年获得第四届中国天文学会黄润乾天体物理奖。
请识别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浅谈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基因编辑技术
周卓 魏文胜*
北京大学 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联合中心,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学院,北京
魏文胜 北京大学 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发展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并应用于基因治疗,研究癌症、感染等重大疾病发生机制,为发展高效治疗手段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思路。
请识别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丙型肝炎病毒发现及对控制病毒病的启示
袁正宏*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袁正宏 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机理及对策研究,建立乙肝病毒(HBV)微小染色体研究新体系、发现表观调控新机制,揭示HBV拮抗天然免疫导致疾病迁延难愈的作用及分子机制,针对性研发干扰素新亚型、“三明治”法新策略,并合作鉴定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Scienc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Nature Immunol等刊物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请识别二维码下载PDF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