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30 11:06:46
选择字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志刚:
“不行,我们就重来!”

 徐志刚在实验室调试智能装备.jpeg

徐志刚在实验室调试智能装备

解放低端重复和危险行业劳动力、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变革传统工业模式……这是徐志刚和团队立下的一些目标,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徐志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产线与系统研究室主任。十多年来,他和团队利用安全自动化技术,为国防危险制造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研发的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测试技术,则服务于“天宫一号”“嫦娥五号”等航天工程。

徐志刚常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的研究要能为国家建设出点力,会让我感到很自豪。”

初生牛犊不怕虎

2003年末,还是一名助理研究员的徐志刚接到了一项特殊的研制任务——研制过期启爆药大当量销毁装备。

“当时我对这个领域知之甚少,不知道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存在危险,也不知道技术难度有多大。”年轻的徐志刚就这样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与另一名同事开展攻关,经过多次设计、反复计算、设备完善,最终成功研制出满足苛刻要求的安全销毁设备,并在国内多个场所推广应用。

这一次过期炸药销毁设备让徐志刚意识到,我国危险易爆产品生产企业自动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有的生产方式存在很多隐患和风险。

他认为,运用先进自动化技术是未来解决该行业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然趋势。

然而,研发存在诸多难题。其中,危险易爆品的安全自动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就存在无资料可查、无实物可参照、设计安全要求高、涉及学科门类多、技术可靠性难保证等多重困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尽管前路坎坷,徐志刚毅然带着团队直接进入偏远山区的危险品生产工厂,进行调研和研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徐志刚团队设计制造的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终于建成了,并为相关产业告别“人海战术”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行业生产模式的变革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量身定制优化生产线

一条生产线往往由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设备和复杂的控制管理系统组成,每一家企业的情况和要求不尽相同,设计方案都要从实际出发量身定制,做到最优化,从生产试运行到稳定可靠安全生产,其过程极度艰辛,无法做到一劳永逸。

“不行,我们就重来!”每当觉察到方案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徐志刚总会坚定地说出同样一句话。

如今,在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只见大型装备部段有序地对接,对接过程就好像机器可以看到接口,自动调整位置后精准地接在一起,过程仅需几分钟。

徐志刚告诉《中国科学报》:“在自动化技术出现之前,这项工作一般需要4名技术工人,花上数个小时才能完成。”

“自动化生产线就是把原来的工人‘赶出’生产车间。”徐志刚解释道,我国仍有不少工人在车间从事着危险的工作,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减少危险车间的工人数量,让劳动力干更有价值的工作。

为此,徐志刚团队深入一线、亲力亲为,最终实现危险工位的无人化生产,恶劣环境生产人员减少75%以上,产品性能一致性达到98%以上。

从2005年的第一个危险品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开始,到2020年的15年间,徐志刚带领团队累计为十余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完成了二十多套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建造。

“你们忙得过来吗?”

2018年4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组织了一场现场交流会,邀请参会者前往南方某大型装备制造公司的生产车间,观摩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交流会期间,总能见到一位穿行于人群中的东北大哥,挨个分发着自己的名片。“我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产线与系统研究室的徐志刚,请多指教!”

“徐老师,您不需要打广告了吧,谁不知道这套自动化生产线是你们做的?”参会者中有人调侃道。

徐志刚告诉《中国科学报》:“交流会可以结识到潜在的客户,发名片也是一种推销自我的方式。”

从2016年开始,就有很多企业慕名而来,找徐志刚团队做整体方案论证,每年的合同金额也从千万元跳到亿元。“一口气接了这么多科研任务,你们忙得过来吗?”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都忍不住关切地问徐志刚。

项目推进中,当团队在动辄二十几个小时连续工作后出现懈怠的时候,徐志刚的口头禅是:“党员和我先上!”。

他常开玩笑说:“我们的坐标在沈阳,但节奏堪比北上广深。”课题组里年轻的科研人员均有过1个月连轴工作没有休息日的记录。“‘996’是经常的,我们拼的就是时间和进度。”徐志刚也担心大家身体吃不消,甚至会“强迫”团队成员周日必须休息。

近年来,徐志刚团队历经无数次的艰辛探索,不仅打造了一系列特殊产品自动化、网络化与数字管控的总装生产线,还在航天器地面仿真测试装备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可喜的成绩。

比如,徐志刚团队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高精度失重运动航天模拟器, 为“天宫一号”—“神州八号”和“天宫二号”—“神州十一号”一次性对接成功提供了地面测试技术。

根据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系统的高精度地面测试需求,徐志刚团队成功研制了失重运动状态全真模拟试验台,可以在地面完成月轨状态下的对接、保持、分离和样品转移等全过程的高精度模拟试验,为“嫦娥五号”成功对接及样品转移提供了试验技术支撑。

据悉,徐志刚团队的相关成果先后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单位指定为样板工程和交流学习现场。徐志刚也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苑名匠”、沈阳市十佳科技创新带头人等诸多荣誉。他和团队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0 余项。

对徐志刚而来,这些荣誉和称号已经是过去式,面对未来,他和他的团队还将任重而道远,砥砺前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