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4/29 15:18:41
选择字号:
权威专访丨两年11次!高密度发射挑战满满 中国航天人如何应战?

 

今天(29日)上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按计划,今明两年,我国将实施11次高密度发射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建设。

如此高密度的发射,风险和挑战同在,中国航天准备好了吗?航天人要如何应对?一起来看。

长五B首飞成功 空间站建造大幕开启

去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如果说长征一号火箭完成了中国“与太空的一次转角邂逅”,那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则让中国人“在太空安家”变为可能。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作为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其整流罩长度达20.5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箭整流罩,将主要承担我国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11次高密度发射任务 有哪些“重头戏”?

不断提升的火箭运载能力让中国航天有了更大舞台, 中国空间站也迎来高密度发射期。今后两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实施11次发射任务,密度之高,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这11次发射任务,都包括哪些“重头戏”?快来看“剧透”↓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空间站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

其间,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满载新挑战 中国航天人如何应战?

发射一次,前进一次。中国的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都是一次突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未来的11次任务充满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挑战,那么航天人如何看待这些风险和挑战呢?看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怎么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以后我们每年还要发射2次载人飞船,1—2艘货运飞船。这么大量的发射任务,保证每一个飞行器可靠发射,火箭能够把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保证每个飞行器在轨安全可靠地运行,除了核心舱以外,其他都得和空间站对接。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这是毋容置疑的、不能回避的,它考验的是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保障能力、技术能力等,是一个全面的考验。

周建平:我相信,我们会解决好的

密集的发射任务,需要不断创新、变革传统的生产模式,包括发射任务的组织模式以及飞行器的在轨管理模式等,朝着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的目标迈进。对此,航天人从一开始就着手技术准备,努力适应风险和挑战来保证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我们会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我相信,我们会解决好的

11次飞行任务的完成,将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之后的飞行任务将继续高密度实施,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并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

宇宙那么大,人类应该去看看,我们中国人更应该去看看,应该走得更远。”在一档节目中,周建平曾这样说。

更广袤的星辰大海,正等待我们去探索。中国航天 “冲鸭”,向着星辰大海更深处挺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