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第33个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26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论坛,并重磅发布《清华城市健康行为指数》研究成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爱卫工作办处长王璐,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卓越访问教授王宇,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等嘉宾出席。论坛还邀请到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长宁,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研究员石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营养首席专家赵文华等代表参会。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代表课题组对《清华城市健康行为指数》成果进行了汇报。
陈冯富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们应把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结合,以追求人类共同福祉为核心,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至关重要”。
梁万年认为,对“健康行为”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紧迫。他表示,此前由于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缺失,个体健康行为与城市健康政策、健康管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又该如何测量,是一个很难厘清的问题,“《清华城市健康行为指数》的发布,填补了研究空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尹稚提出,期待《清华城市健康行为指数》能实现三方面的价值。他表示,未来研究团队还将针对性开展乡村健康指数研究,凝练健康乡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梳理关键性指标,探索构建一套科学评估乡村健康水平的指数体系,针对全国不同地域开展差异化乡村健康评价分析。
李栋介绍到,此次《清华城市健康行为指数》同样秉承这一原则,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研究探索创新。
首先是理论方法上的创新。其次是数据方式上的创新。最后是城市体系评价视角的创新。据悉,《清华城市健康行为指数》是基于2019年数据,完成的对全国80个主要城市的健康行为评估。范围覆盖27个省、5.5亿人。
报告成果显示:第一,我国城市健康行为指数总体水平较好,良好及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呈现出“弓箭型”的格局,表明地区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目前各项指标中,城市居民健康素养、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居民吸烟率等指标水平,距《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值得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第三,由于饮食结构和自然环境影响,北方城市需要特别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关注成人体重肥胖问题;南方城市需要特别关注不良睡眠问题;西南地区则需要加强控烟。第四,应进一步引导居民加大商业健康保险投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
报告的总体结果是,我国城市健康行为指数总体水平较好;中等水平及以上城市数量占比高达78%。一般地级市与中心城市的健康行为总体水平接近。
而城市排名为,杭州位列第一位,上海、深圳、宜昌、温州位列前五位,铜陵、台州、绵阳、金华、绍兴居于第6-10位
排名位于优秀和良好级别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呈现出“弓箭型”分布,表明地区间差异仍然较大。
区域特点是,第一,东、中、西部比较,东部地区健康行为整体水平领先较多,其次是中部,西部地区问题相对较多。第二,按地理区域比较,南方城市明显高于北方城市;华东地区整体表现最优,其次是华中和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在睡眠、运动和健康意识方面存在短板;西北和华北地区城市居民在饮食、运动方面的生活方式亟待改善。
城市规模特征是,超大城市最优,特大和中等城市次之,大城市和小城市相对落后。经济水平特征为,发达城市最优,欠发达城市高于中等发达城市。
课题组基于已有数据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课题组呼吁各地政府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慢行绿道等硬件规划建设,在社区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宣传、教育、科普和培训,建设权威、丰富的康养信息资源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问题日益提升的需求。而企业则可借助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优势,整合个体行为数据,建立多样化的绿色低碳健康生活方式激励平台,引导用户积极参与,获得社会经济双重价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