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张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15 16:26:53
选择字号:
广东成功实施房颤脉冲场消融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FA手术团队合影。张阳 供图

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近日,在该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景峰的指导下,心律失常团队在该院心律失常专科主任谢双伦的带领下成功为患者曾叔实施了脉冲场消融(PFA)治疗,完成了华南首例阵发性房颤PFA。

据了解,首例PFA完成次日,谢双伦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例PFA,患者是58岁的林姨。此次谢双伦团队对林姨使用了全身麻醉,并对手术过程中的细节进一步优化改进。经过2个多小时,伴随林姨麻醉苏醒,第二例房颤PFA手术也顺利结束。

只需放电3分钟,PFA快速完成消融

53岁的曾叔出现发作性心悸一年多,最近3个月平均每3天发作一次,让他饱受困扰。

在一次发作中被确诊为阵发性房颤,曾叔慕名找到谢双伦求医。在全面评估曾叔的病情后,谢双伦确认曾叔的情况适合进行房颤PFA治疗,曾叔衡量再三,决定接受PFA。

在曾叔的手术中,谢双伦在成功穿刺房间隔后,通过可调弯鞘将PFA导管送至心房,在X线下依次将PFA导管送至四根肺静脉口部和前庭,记录阻抗和肺静脉电位,并分别在四根肺静脉口部和前庭各消融3个部位,每个部位消融3次,每次放电2秒。

整台手术下来总脉冲放电时间为200秒,与阵发性房颤常规射频总消融时间约30分钟相比,PFA的消融时间大大缩短。最后在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支持下,检验肺静脉实现了完全隔离,效果完全不逊色于射频消融。除了消融时有些疼痛和咳嗽外,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停止消融后症状完全消失。

“房颤PFA与射频消融的前期准备基本一致。”谢双伦说,PF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消融能量方式,因其独特的消融机制,具有安全、有效和快捷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电生理专家的青睐。

从实际效果上看,PFA消融安全性良好,可以多次对肺静脉和前庭部位进行PFA而不引起肺静脉狭窄、食管损伤,并能显著降低心包压塞、卒中等常规消融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此外,PFA高效快捷,对于贴靠良好的部位,肺静脉电位往往是在2秒内瞬间消融成功,总放电时间比射频消融大大缩短。

PFA是未来导管消融新方向

房颤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的“元凶”之一,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事件预后。目前,房颤导管消融通常以射频或冷冻作为能量源,通过热能或低温传导实现组织的破坏,进而实现肺静脉电隔离。

然而,无论是热消融还是冷消融,都需要导管对组织的充分贴靠才能发挥作用。在一些特殊解剖部位,伴随心脏搏动、呼吸运动等干扰下,由于导管贴靠不良或消融能量不足会导致肺静脉隔离不完全,造成房颤或房速复发。

王景峰介绍,与传统的房颤导管消融术式不同的是,PFA是利用高电压脉冲电场作用于心肌组织,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在脉冲电场作用下发生异动,形成不可逆电穿孔,进而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达到消融组织异常电信号传导的目的。PFA已成为继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后的第三种房颤消融治疗的新方法。

谢双伦进一步介绍,脉冲场消融主要具有两个优势:一是具有组织选择性,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食管,且采用非热能消融方式,减少高温或冷冻带来的其他组织损伤,不会引起肺静脉狭窄,对导管的贴靠要求较低;二是放电时间短,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

“房颤PFA是未来导管消融的发展方向。此次两例PFA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律失常团队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谢双伦同时提醒广大患者:房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达到预防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目的,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