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大学全球大学校长论坛近日举办,与会校长共话—— |
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
|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在扰乱社会运行节奏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模式与业态的深刻变革,催生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机遇。”近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上,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呼吁,全球高校要增进交流合作,促进未来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呼应后疫情时代国内外教育界的共同关切话题,围绕“面向共同未来的高等教育:迎接全球挑战”主题,17名境内外高校校长就“后疫情时代的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学在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发展中的责任”“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三个议题,深入探讨未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数字化助高校国际合作进入新维度
“疫情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才能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将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马尔科姆·白特勒提出,高校要增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表明,高校在面对社会和环境挑战方面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身处同一个地球村,我们有着共同的需求。在当前严重危机中,大学需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疫情期间,全球高等教育适应性、应变性增强,在线教学等减弱了疫情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影响。多名高校校长认为,数字技术将会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交流合作提供新机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布莱恩·施密特指出,疫情阻挡了国际交流,而数字化技术正是突破疫情障碍的重要方式。他认为,高校要借助数字化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为知识创新、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同样,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校长奥列格·亚斯特雷波夫也认为,数字化已经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提出,未来大学应更重视网络教学,更倾向于实践性、针对性强的专业素质培养和技能传授,更加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罗钟铉表示,学校已经着手通过“线上合作授课,线上同窗共学”“短期交流先行,本研贯通培养”“孪生校园”“同步课堂”等模式,搭建双向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平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校长邓肯·马斯克尔也指出,云端会议、云端研究等逐渐成为高校合作与交流常态。
高校跨文化对话助人类建立共识增进理解
解决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性挑战需要有良好的合作,而良好的合作就建立在多元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共识基础上。中国澳门大学副校长许敬文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紧密,高校日益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美国耶鲁大学副校长伯里克利·刘易斯表示:“大学在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耶鲁大学的学生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为培养学生人类共同体意识以及全球胜任力,近年来与全球多个大学和机构合作建设了全球卫生研究院、全球事务学院、自然碳捕获中心。
“高等教育通过跨文化对话,在不同的人类群体间建立了共识,推动了对彼此的相互理解。”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校长莎拉·曼格尔斯多夫说,高校应重视构建包括国际关系、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语言教学等在内的全球课程体系,创设更加多元的文化环境,培养具有文化意识、能够与世界任何地方开展合作的国际化人才。
中国台湾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认为,疫情为全球大学提供了一个尝试打开跨界学习新平台的机会。“大学需要思考如何做更好的教育以及如何创造新的价值观。”潘维大提出,高校应该尝试开发跨校、跨国、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联合项目。
高校“智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始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为支撑,共生共赢。在分享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的思考时,中国吉林大学校长张希认为,高校作为区域发展的“智库”,需要高度重视当前区域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新需求。
在韩国成均馆大学校长申东烈看来,“自我革新,走出孤立的象牙塔”是当前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他提出,东亚地区在传统价值观上有更大的共识,可以汇聚前沿尖端技术智慧,进一步创造新的价值观,创造共同的未来。
疫情期间,中国四川大学依托华西医学优势,为当地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抗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认为,区域与高校要建立校地合作的良性循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的支持能力也就越强,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这又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在高校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中,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关键一环。日本九州大学校长石桥达朗认为,大学可以在引领创新、推动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发展、实现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国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建议,高校产学研融合须将理论学习、学校实践学习以及社会问题的驱动学习相结合。“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改变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打破固化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界限,在学科交叉和社会交融中,实现创新发展。”严纯华说。
中国西安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赵昌昌以科技创新港为例,分享了学校通过实施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瓶颈问题,推动学校深入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韩国高丽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宽荣也分享道:“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高丽大学已经组建诸如数据科学、半导体工程、城市再生等新的院系和科研机构,推动前沿尖端科技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