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节过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3月20日,在电话的另一端,李连达院士的语速比往常缓慢、慎重,字斟句酌地说:“一切都正常,无论是科研还是学术会议都没有受到影响。原来怎么工作,现在还是怎么做,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尘埃似落定
在北京东北一隅,寂静的百草园小区中,李连达家住其中一个小高层的二楼,家中最多的装饰就是盆栽,一株蝴蝶兰开得格外娇嫩。回望2月7日,他在家中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说话似乎并无太多顾忌,75岁的老人朗声笑语:“每天记者打来很多电话,接都接不过来,你们是最后一次,以后我不接受采访了。”
3月15日,教育部召开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会上透露了该校对贺海波论文剽窃事件的进一步处分决定:贺海波由原解聘的处分追加为开除;撤销吴理茂的主任职务,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解除其聘用合同;根据所有相关人员的陈述、笔迹鉴定和目前掌握的其他材料来看,涉及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中李连达的署名,是在李连达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没有证据说明李连达参与了论文造假、剽窃和抄袭等。李连达对贺海波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查不严的责任。现院长任期届满,学校不再续聘。
挑选这个以“打假”为关键词的日子宣布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决定,给浙大维护学术纯静的行动增添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而在3月9日,李连达所在的中国工程院也向媒体通报有关调查情况,认定李连达对这一剽窃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查不严的责任。
“尾气”不达标
李连达在这桩论文造假风波中的责任至此似乎已经得到共识,可以盖棺定论了。不过,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不这么看。旅居芬兰的他在接受《科学新闻》电话采访时表示,在李连达院士研究组涉嫌造假论文16篇系列中,注有李贻奎名字的共7篇,这其中有6篇没有贺海波的署名,与贺海波无关。李贻奎是李连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秘书,也与浙江大学没有瓜葛。并且,李连达的人事关系一直都在西苑医院,依旧没有退休。
祝国光特别指出一篇第一作者是李贻奎、通讯作者为李连达的涉嫌造假论文,“所用造假篡改实验数据的方法与贺海波如出一辙”。
2008年9月,这篇题为《冠心苏合丸不同组方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和心绞痛小鼠的疗效对比》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的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上
[1]。祝国光认为,文章的作者“Li Y、Zhang J、Li L”应当是李贻奎、张金艳、李连达(通讯作者)。
2006年8月,国内学术期刊《中国中药杂志》刊登由马堃、张金艳、李贻奎、张永涛、吴理茂、李向日、潘理、李连达联合署名的文章:《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的比较药理学研究》
[2]。
祝国光分析说,比对两篇论文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是同一个实验所得出的同一组数据,只是中文文章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表述,英文文章则是将表格换成了柱状的图形。并且英文文章作者为3人,中文文章为8人,两篇文章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也不是同一人。中文文章有4个单位参与,英文文章只有西苑医院一家单位。中文文章没有基金支持,英文文章有一个基金资助。
其实,对于这篇涉嫌作假的论文,新语丝网友Milli在今年1月22日就发表了《分析李连达院士新发表的一篇造假文章》的帖子,质疑内容与祝国光的观点基本相同。
通过检索可以发现,中文文章刊登于2006年8月,而英文文章《本草疗法研究》杂志收到稿件的时间是2007年10月23日。这表明,英文文章是在中文文章刊登一年多后寄出的,从而排除了投稿后由于杂志社压稿而发生两篇文章在国内外媒体上撞车的可能。
“李连达自己承认他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是在北京,李贻奎博士的论文想必李院士是不能说不知情了。”祝国光说。
祝国光表示,他曾在2008年12月8日向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寄出举报信(欧洲特挂编号PR064001692FI),并根据曹洪欣的两个电子邮件地址,分别两次发出同样的邮件,在浙江大学3月15日公布进一步处分决定后,他又再次发送了举报邮件,“但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科学新闻》致电西苑医院外事办,试图联系采访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一位负责人表示西苑医院尚未就涉嫌造假论文展开相关调查。而联系采访则需要先提供介绍信等材料。记者按要求传真了相应材料,截至本刊发稿,没有收到西苑医院方面的答复。
参考文献:
[1]
Phytotherapy Research, 22, 1219 - 1223
[2]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 1353-1357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09年第6期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