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任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9-4-1 9:46:53
海南大学一博导被举报学术造假
 
中国最南端的“211工程”高校海南大学最近曝出和“学术造假”有关的新闻。3月16日,该校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凤阳拟任农学院副院长,就在公示后不久,即有老师举报王凤阳学术造假。
 
副院长任命公示引发学术造假举报
 
现年38岁的王凤阳是海南大学教授、博导、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动物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他还是海南省首届“515”第二层次人才,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海南省政协委员。
 
3月16日,海南大学党委拟任命王凤阳为农学院副院长。按照海南大学组织部长郑再喜的说法,这个任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学院的动物学科。
 
在海南大学,农学院是唯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学院,虽然如此,农学院的动物科学却是个“短腿”。郑再喜介绍,经过无记名推荐,王凤阳得到了大多数的票数。
 
在任命之前的征求意见中,农学院有老师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并未涉及学术造假一事。
 
“即使是少数人反对,我们也认真对待不同意见。一开始反映的是王凤阳的其他问题,如注重个人名利、容易发脾气啊,他本人也承认,也很后悔,但当时还没有人反映学术造假的问题。”郑再喜说。
 
经过认真听取和分析各方面的意见并向党委汇报后,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王凤阳被海南大学拟任命为农学院副院长,并进行7天的公示。
 
公示刚刚结束,反映王凤阳学术造假的举报也到了海南大学组织部。相关的举报材料也出现在以“打假”闻名的“新语丝”网站上。
 
“新语丝”网站刊发的标题是《海南大学教授、民革中央委员王凤阳学术不端的证据》。
 
郑再喜没有看到“新语丝”网站上的举报材料,但他在接到老师的举报后还是通过咨询专家等方式对王凤阳是否存在“学术造假”行为进行了认定。
 
是学术造假还是行为不妥
 
从海南大学农学院几名老师反映给记者的材料和新语丝网站刊发的证据材料可以发现,举报王凤阳“学术造假”的内容分为“学术成果登记和简历造假”和“申报海南省第9届十大杰出青年材料和其它申报材料造假”。
 
举报的老师告诉记者,王凤阳在学术成果登记和简历上造假。比如,王凤阳在《Molecular mapping of developing dorsal horn-enriched genes by microarray and dorsal/ventral subtractive screening》一文中,实际排名第五,在王凤阳的多处介绍中,包括海南大学的网站上和科研处2006年科研成果登记表上的排名都被改为排名第三。
 
“发表这篇文章的杂志2006年和2007年实际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4.893和4.714,而王将之吹到6.0。科学是一定要严谨和实事求是的,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点虚伪。”举报的老师在另外一份投递给“海南省各级领导”的材料上写道。
 
“如果是在影响因子6.0以上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在海南的学术界已经是属于比较顶尖的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说。
 
新语丝网站上刊发的证据材料还提到:“在2008年10月海南省第9届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的材料中直接将上面那篇论文当作他发表的论文。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提到的网上的简历中,他还只是把他在论文中的排名从第5名提前到第3名,在这次的评审中,他却直接说该论文就是他的论文,直接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已有;同时,他的材料中说他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在中国期刊网上(CNKI)用作者王凤阳做一下跨库搜索,再用王曾经工作和学习过的单位查一下,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共计23篇,加上国外刊物发表的论文,王发表的论文总数当在30篇以下。”
 
举报王凤阳造假的老师们还总结了“王的学术造假手段”:“一是将第5作者的论文说成是第3作者,甚至直接算成自己的成果;二是将影响因子4点几到5点几的论文伪造成6,通过拔高论文档次与水平来拔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三是夸大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的数量。”
 
他们说:“基于以上证据,我们有理由认为王在此前的教授职称评定、博导评定、‘515’人才评定、跨世纪人才评定,以及进入海南民革高层、民革中央、海南省政协他都是使用同样的伪造与欺骗招数骗取各种资格与头衔。”
 
海南大学组织部对老师的举报很重视,郑再喜介绍,对于“署名第五而写为第三属于严重造假”的举报,海南大学很重视,专门进行了调查。
 
郑再喜说,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注明前三名作者有同等的贡献,王凤阳因此认为前三个人是第一作者,自己则顺延为第三作者,他说国外有这样一种处理方式,所以后来申报有关材料的时候这样写了。这个事我们也不懂,就找了相关部门和两名资深的编辑咨询,他们认为,一定就是第三作者有些不妥当,国外有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大家不知道,但国内一般不这样处理。但他们都认为不能说是学术造假,最多是不妥当。
 
举报人是否在利用“学术造假”说事?
 
海南大学的解释没有让举报的老师满意,他们在3月18日又向“海南省各级领导”写信反映王凤阳的“问题”,而得出的结论则是王凤阳“完全不适合作为农学院副院长和其他领导岗位人选”。
 
四位接受了记者采访的农学院老师均称,王凤阳不仅仅存在学术造假问题,还存在其他问题,他们在向“海南省各级领导”的投诉信中将其归纳为“心胸狭窄”、“师德沦丧”、“妒贤嫉能”、“投机势力”等。
 
“2008年年底,他因为在申报海南省教育厅的教育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中初选落选,对评委小组组长杨好伟副院长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并当众威胁杨好伟,声称将来总有一天杨副院长会落在他手上。”这是信中举报老师描述王凤阳“心胸狭窄”的一个例子。
 
记者电话采访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时,杨好伟也介绍了与王凤阳的上述纠葛,他称对王凤阳的意见最初已向组织部长和党委书记反映,学校最后通过了对王凤阳的任命,还是服从学校党委的安排。
 
而当记者问及郑再喜,举报老师是否利用了“学术造假”说事时,郑再喜没有正面回答,他表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海南大学合并后还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解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郑再喜相信,通过组织部门培养教育,王凤阳可以克服老师所反映的一些缺点,也能够做好农学院副院长的工作。
 
海南大学是最新一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是最新一批进行合并的高校,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
 
举报老师们还有一件反映强烈的事情:海南大学农学院是一个仅有70余名教职工的学院,目前除了一名正院长,再加上王凤阳,已经有了7名副院长级的领导。农学院是否需要这么多的副院长级领导让举报的老师们很困惑。
 
遭遇举报的王凤阳在得知记者的采访请求后称,学校组织部门已就相关情况向记者作了介绍,他不便再以个人身份接受采访。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