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一定要吃止痛药吗?早先的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安慰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安慰剂究竟是如何起效的,人类实验仍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罗非研究员和他的同事们最近的一项研究证明,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两种不同类型的安慰剂对小鼠也可以产生镇痛效应。这为今后揭开安慰剂的谜团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一成果将在近期发表在《心理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上。
《北京科技报》:安慰剂我们常听说,到底什么是安慰剂?
罗非:如果我给你一片药,告诉你是特效药,但药里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你听了以后,有信心了,之前的症状也有所减轻。这从现象上来说就可以是安慰剂在起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疼痛,通常人们用止痛片来缓解,如果给病人一片非止痛的药片,但告诉他这是特效止痛药,病人服用后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北京科技报》: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吗?
罗非:说“心理暗示”是一种人为分类。比如,我们针对小鼠来进行试验,安慰剂的效果同样存在。要知道,小鼠并没有与人一样的认知能力,这就不能说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了。
以前,针对人的试验也做过,但那只能证明安慰剂的效果,而不能进一步研究当时大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不可能随意打开人的大脑或插入电极。当证明了安慰剂对小鼠也有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使用安慰剂时小鼠大脑的变化。
《北京科技报》:小鼠没有表达自己的能力,如何知道安慰剂对它们起了作用?
罗非:我们为小鼠准备了铁笼和木笼两种笼子,笼子里都有发烫的铁片。小鼠对发烫的铁片会做出跳动的反应,大约每十秒就会把爪子抬起来。当小鼠在铁笼里时,我们就给它注射吗啡,这样它对疼痛的反应会变得迟钝,大约15-20秒才会跳动一次。当小鼠在木笼里时,我们就给它注射盐水。
多次以后,当它在铁笼里时,我们也改用盐水来注射。小鼠同样减缓了对发烫铁板的躲避反应;它会认为,给它注射的药水有止痛作用。
《北京科技报》:研究安慰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罗非:其实,很多药物的作用都和心理学相关,很多是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安慰剂实际上是动员人体内一种类似吗啡原理的止痛机制,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因为人本身就带有止痛的作用,就看是否被“动员”起来。
不光是止痛,糖尿病人注射的胰岛素也可以有安慰剂的效应。如果我们把安慰剂的机制研究清楚,病人就可以减少胰岛素的药量。
我们知道,化学药品都有副作用,吗啡还会产生药物依赖。如果人们能够学会主动利用这种安慰剂效应,调动体内的止痛机制,也许就可以减少吗啡和其他化学药品用量,这也就减少了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