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09-1-9 8:52:28
评论:“教改方案”决定着国家的文明前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已经启动,从即日起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门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制订出《规划纲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不论是孔子,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提出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来对待。本次制订纲要,温家宝总理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就显示了高层的重视程度。
 
对于事关未来教育大计的改革方案,需要谋定而后动。但回顾过去几十年,我国曾经有过多次教育体制变革,其中重大变化之频繁程度,可能超过任何国家,但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但其中一项或许就是,在制订重大教育改革方案的时候,缺乏深思熟虑,而是仓促决定。结果,治丝益棼,设想会周全的改革方案既未解决旧问题,反倒引起新问题,只好再作改革,如此循环往复。
 
这一教训值得记取。既然教育事关重大,那关于教育改革的任何方案,都应当审慎决策。假如要对教育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如本次纲要所宣示的,那就应当以十二分的深思熟虑来对待。所谓深思熟虑,既有赖于理性的辨析,也有赖于民主的审议与决策程序。
 
制订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旨在解决中国教育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的根本性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弄清究竟存在哪些根本性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地方及其他国家有哪些经验、有哪些教训。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透过科学的、理性的调查、研究获知。应当说,政府有关部门为此作了周密的部署,包括组织十一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委托国内外各类机构进行调研,同时也遴选和组织了数量相当庞大的权威咨询专家。
 
教改方案要解答普通民众最关注的问题,比如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产业化的弊端以及如何保证学校自主办学等,甚至可以细化到“什么时候能禁绝借读费”这样的“小”问题。而隐于这些问题下面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不是仅依靠专业知识所能够解决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也超出了专家、甚至也超出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权能之范围。
 
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政治即“众人之事”。教育与任何其他事务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发生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前景。因而,制订教育改革方案,首先要由整个文明共同体的成员来共同确定:教育究竟要干什么。整个社会达成共识,改革方案就有了方向感,才有可能避免朝令夕改的命运。
 
因此,民主的审议与决策程序,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民主,不是单指向专家征询意见,请国内外各个机构进行调研。
 
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是由民众就某一问题进行审议,并作出决策。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民众参与、整个社会达成共识在制订教改方案过程中的必要性,因而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要注意到,征求意见只是获取决策信息的一个渠道,而不是民主决策的全部。在民主决策过程中,行政部门的作用主要是提出政策建议,而最终需要在民众具有实质性、制度化参与渠道的前提下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这些渠道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议和正式的听证会。
 
这样的过程当然将耗费漫长时间,但恰恰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将会动员起来,参与审议,最终将可达成最为广泛的共识。而这,正是制订十年、百年教育大计的程序基础。对于教育,重要的是作出正确的决策,哪怕慢一点。
 
(新京报社论)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