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温新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24 8:19:45
江西师范大学校长眭依凡:大学有无限责任

眭依凡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采访:本报记者 温新红
 
受访:眭依凡 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2001年,眭依凡的博士论文《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作为国内较早系统研究大学校长的论文,引起教育领域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富有独见的理论文章,2003年发表《大学庸俗化批判》,批判了大学普遍存在的官本位、市侩作风、学术行为不良和犬儒现象等;2005年《好大学理念》,为国内学者首次提出好大学理念;2006年后的数篇论文《大学的理想主义与人才培养》、《大学:按规律办学的理由》、《对国家负责,大学必须牢记的使命》、《大学:按规律办学的理由》、《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文化:决定大学兴衰的文化之魂》等,均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1996年起,眭依凡任江西师大副校长;2007年7月,出任江西师大校长。教育学者出任大学校长,有哪些不同的体会,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眭依凡。
 
大学是什么?
 
《大学周刊》:您的新书《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已出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使命与责任”的命题?
 
眭依凡:不是现在提出,是对长期思考的问题,现在作一个总结。我一直比较关注大学对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应该作出什么贡献。
 
2005~2006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从事“美国一流大学校长的素质和遴选”的研究,在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AAU)会员大学的校长遴选问题的同时,我旁触并了解这些大学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对美国所作的贡献。之后我提出这样的设问:如果美国失去了大学尤其是一批研究型大学对国家的支撑和作为,美国还将有人才大国、科学技术大国和经济大国的任何优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研究中我还发现,在美国不论是公立还私立大学,它们都有非常强烈的对所处社区负责、对所在州负责,然后是对国家、对人类负责的使命感。
 
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假设美国没有了大学支撑,尤其是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支撑,那么美国则不再有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如果美国没有人才和科技优势,就不再是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军事强国,美国的国家竞争力也就顿然丧失。正是基于对美国大学作用的感悟,我研撰并在国内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国家负责:大学必须牢记的使命》的论文。文中反映了我的一个理念:大学有无限责任。
 
《大学周刊》:您所说的无限责任包括哪些方面?
 
眭依凡:我认为,大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还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
 
《大学周刊》:那您如何描述大学?
 
眭依凡: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继而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使命,是对人类素质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公共影响力与推动力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
 
《大学周刊》:这是在大学发展中形成的?
 
眭依凡:从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近千年来,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这些大学所在的国家就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世界强国。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政治民主和工业革命、德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的经济强国地位的建立等等,无不有其当时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由此可见,大学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不可替代,并使大学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这使大学比其他组织负有更多的社会使命和责任。
 
《大学周刊》:大学的使命和责任为什么比其他组织要重大得多?
 
眭依凡:我有一个观点,大学如同政府、军队等国家机器一样,是最不能只代表自己利益和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类组织,坚持和谋求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并为之服务必须成为大学不能动摇的意识和价值选择。因此,大学有着较之于其他组织更多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
 
《大学周刊》:为什么会如此强调大学对国家负责的使命?
 
眭依凡:不思考大学的使命,我们就会偏离大学的基本属性和大学应有的方向,就办不好大学。可以看到一些大学开始或者已经在做一些大学本不应该做的事情,犯着大学本不应该犯的错误。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大学的办学者和教育者并未认真思考过什么是大学的使命,从而未能把握大学的真谛和坚持大学应有的责任。
 
大学怎么办?
 
《大学周刊》:大学的办学规律是什么?
 
眭依凡:大学的办学活动应当遵循社会和经济与教育和学术制约的两大规律,前者反映大学与经济社会互为需要、互为促进的关系,是适应、满足、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后者包括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运行规律。
 
《大学周刊》:按规律办学的意义何在?
 
眭依凡:大学本质上是一个理性组织,因此按规律办学是大学应有的逻辑。按规律办学的原因有3个,一是高等教育的规律使然,二是大学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的属性和使命使然,三是科学管理使然。因此,大学必须按大学发展的规律办学,按人才成长的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的规律治校。
 
《大学周刊》:您在多篇文章中对近些年国内大学中出现的官本位、高额贷款、办学趋同等现象作了批判性分析,显然这些都不是按规律办学,其原因是什么?
 
眭依凡:大学能否按其内在规律办学,首先取决于大学办学者怎样看待大学,即怎样看待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核心使命和大学的根本任务。上述问题出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不少大学经不住权力、金钱和功利的诱惑,已经失去大学应有的风范、有违大学必须坚守的属性,而不能自觉抵御各种利益和权力的干扰,对权势、对金钱包括对形象工程政绩的兴趣远远浓于对大学的本分(育人和学术)的兴趣。
 
我们承认,随着大学社会性的越来越强,大学不是也不能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已成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学应当走出“象牙塔”是否就是大学将变为谁都可以进去指手画脚,谁都可以进去随地叫卖、随处停放板车的“大观园”?
 
大家知道,正是大学的社会作用的大而又大,大学的社会责任也随之重而又重,社会对大学的要求也高之又高。当我们用这样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的大学在关注和追求什么,以及这种关注和追求又会对大学产生如何的影响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有不少大学已经做了不少大学不该做的事,同时又放弃了不少大学本应坚持去做的事而令人忧虑的事实。
 
《大学周刊》:一流大学不在于其规模,那么重要的是什么?
 
眭依凡: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放弃什么和选择做什么是同样重要的,一流大学的建设首先必须放弃的就是规模。一流大学绝非是靠数量取胜,相反是以质量压群的组织。我们必须承认,大学并不是越大越好。事实上,世界一流大学就少有巨型大学。本科学生少而精就是哈佛大学的一个特点。尽管每年都有几万名世界优秀青年申请报考哈佛,但其每年只招1600多名本科生,至今哈佛才有1.8万多名在校生。斯坦福仅有1.6万名在校生。加州理工学院是最不追求学科齐全和规模宏大的学校,长期以来它的办学规模保持在2000人左右,但这并未妨碍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的强盛有其始终如一严谨治学等方面的原因,但精选学生的来源并保持它有限的规模却是人们最不可忽视的。深受拥有6万多学生之负累的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思米兰大学校长A.赫尔德里奇坦言:“无论如何不减少学生数目,要想达到优秀的研究和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卡斯帕尔校长在分析斯坦福大学何以成为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时亦深有体会:“在一所超负荷的大学中,一种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担负搏击一流大学使命的大学校长必须建立这样的理念:培养杰出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人才,比不加控制地招收数量宏大的学生更为重要。
 
《大学周刊》:大学对国家、社会负责,包括哪几个层次,或者说大学如何能更好地、逐步地履行其职能?
 
眭依凡:首先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要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最高阶段是要推动、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所提出的不同的要求。
 
《大学周刊》:中国大学现在处在什么阶段?
 
眭依凡: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其特征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学是集中创造知识和培养掌握知识的人才的组织,自然就处在引领和推动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的阶段。1995年我就提出来一个观念,大学不是单纯地传承已有的文化和知识,而是要引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大学校长怎么当?
 
《大学周刊》:您从博士论文《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开始就研究大学校长,那么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或者说素质?
 
眭依凡: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一流大学,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大学校长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这说明大学校长在治理和管理大学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各国大学的共识。
 
我以为一名好的大学校长应该是个教育家,作为教育家他首先应该研究并掌握大学教育的办学规律、人才成长和培养的教学规律以及科学治校的规律;要对大学教育有一种执著的爱和忠诚,有强烈的大学使命和责任意识,有坚持真理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有独到的大学教育思想和系统的办学治校的理念;有高尚的道德人格、政治品格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是有较大社会影响和威望的大学学者。
 
《大学周刊》:国内大学近几年新任校长中,有不少是科学家,您如何评价?
 
眭依凡:就我对大学校长的研究结论而言,国内外都有诸多政治家、科学家和学者成功治校的案例,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自觉地研究大学办学规律,自觉地把自己造就为教育家,自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办学治校。大学发展和科学研究有各自不同的规律,科学家校长如果不能割舍对专业的感情,办学治校和科学研究两处分心,不能主动实现知识结构的转型、工作重心的转移、时间精力的转变,也就可不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责。
 
《大学周刊》:有人提出大学校长的职业化,您怎么看?
 
眭依凡:我非常赞同大学校长职业化,这有利于降低新任校长由于不熟悉大学发展和管理规律带来的办学治校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可提高大学办学治校的效率,使大学迅速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这不等于说大学校长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培养产生,大学校长还是从了解大学运行和管理规律并具有大学管理工作经验的教育家、管理专家中产生为好。
 
办好一所大学不容易
 
《大学周刊》:您本身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现在担任校长的工作,可以说是双重身份,哪个身份更合适您?
 
眭依凡:我的梦想或者说是理想是做一名教育家,教育家不仅要有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运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到教育实践。因此,这样两个身份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于1985年开始研究高等教育,积累了20多年的高等教育思考,理论的准备已经很久了。
 
《大学周刊》:任校长首先做的是什么?
 
眭依凡:在美国,一所大学新校长的上任意味着这所大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说明美国大学校长对一所大学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基于国情的不同,我们的大学校长不一定能够产生如此之大的作用。但作为大学的最高行政长官,大学校长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还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大学校长主要应当在“确定大学的使命和目标”、“解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问题”、“大学组织整合和制度建设”、“大学文化选择和营造”等4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校长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概念领导。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具有治校权力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按大学发展的规律办学,按人才成长的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的规律治校”、“以生为本,以师为尊,以学为要,以法为治”、“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文化治校”的办学治校的理念,并努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在践行自己的办学治校理念的过程中,我注重营造大学以育人为天职、尊师爱生的东西文化。为了提高教学和教师的地位,我提出,要让我们的教师在校园里昂首阔步地行走,教师在大学里要有绝对的自豪感。
 
《大学周刊》:这个提法很有意思。
 
眭依凡:对,这是观念的改变。具体的做法主要有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服务、完善教学管理,2007年我们召开了学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形成两个成果,一是制定了《江西师大教学规程》,形成一部对教学的使命、教学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教学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学分制等作出全面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二是进行了师德师风教育,我提出尊重教师,但同时也必须要求教师。
 
《大学周刊》:您对学校的定位有什么新的设想?
 
眭依凡:过去的定位是高水平、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更强调,一是立足地方,主动为地方经济和教育服务;二是坚持师范教育的办学性质,这既是师范大学的使命责任,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实力所在。
 
在教师教育方面,我主张建成地方重点师范大学,其教师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高一些,应该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教师的要求,立足培养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
 
《大学周刊》:地方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如何理解?
 
眭依凡:地方大学立足于为地方服务,就等于为国家、民族服务,进而相当于为人类作出贡献。逻辑是这样的,做好身边的工作,自然对国家也就作出贡献。
 
美国大学虽然在大学使命陈述中都强调通过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对人类作出贡献,但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名校更重视从对身边的社区服务做起,对所处社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的大学目前恰恰忽视了对所处社区和社会发展具有的使命和责任,这是所有大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