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濮紫兰 杨志平 季英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19 3:0:7
与科学家同行 《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编写前后

 

1998年我们酝酿了一项科技图书的“十五”重点出版计划。当时的想法是,自1993年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积极争取承担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同时努力拓展基因组研究的课题范围,在基因组测序、遗传多样性、血液病基因、疾病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生物等领域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形势呼唤我们科技出版人必须推出新书,反映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将其传之后世。
 
请谁来主持这套重点图书的编撰工程呢?我们想到了时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的陈竺院士。他是留法归来的学者、血液病治疗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曾与王振义院士一起,在我社出版了《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对他们在基因水平上运用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工作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部工作都是原创性的。此书出版后,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我们向陈竺谈了新的出版计划之后,他非常热情地予以支持,不但介绍了南方研究中心的课题项目,还提出应把这套书定名为“中国基因组研究丛书”,并欣然同意担任丛书主编。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的遗传学家傅继梁教授也接受了协助陈竺教授主持丛书工作的请求。
 
“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最先提出的选题之一。我国拥有56个民族和一些遗传隔离群体,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基因资源十分丰富。探讨中华各民族在遗传特点上的差异和共性,不但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而且能为中华民族发祥史的研究提供佐证,对于破解人类起源之谜也是重要的证据来源之一。谈到这个选题,陈竺向我们推荐两个人。一个是当时还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兼任教职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力教授,他是人类遗传学家,那时正在向英国《自然》杂志投稿,为“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申辩。另一个是我国遗传学界元老吴旻先生的高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褚嘉祐教授。
 
金力教授接受了《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主编的任务,要求给他些时间来写这本书的章节提纲。不久以后,我们收到了他的电子邮件。他的全部设想是:首先从文化习俗、历史渊源、体貌特征、语言发生这几个方面介绍中国56个民族的特征,再结合各种遗传标记的先进检测手段,介绍中国不同人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随后是国际上围绕东亚现代人起源之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最后几章介绍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疾病基因诊断、药物代谢研究和法医鉴定方面的应用。这样一个架构既与民族史学、语言发生学的研究者建立了沟通的平台,又向基础医学和法医学的研究者展示了广阔的开拓前景,凸显了体质人类学结合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所达到的新境界。
 
金力还与褚嘉祐一起,落实了各章的撰稿人。褚嘉祐教授是个热心肠的人。由于金力时常出国讲学,褚嘉祐承担了联系作者、斟酌体例、审读稿件的大部分任务。虽然他身为研究所所长和国家重点课题组的负责人,免不了事务缠身,但他还是耐心而又干练地处理了编撰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写稿的过程比较长,因为这本书列选以后的几年正值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时期。作者的有些研究工作,像微卫星标记、线粒体DNA标记、Y染色体标记等,当时还在启动和进行之中。从这一点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地反映了前沿科学研究。在随后的稿件审读和加工过程中,我们再度领略了科学家严谨细致的治学作风。“应用经典标记研究中国人群的遗传多样性”一章有许多地图,为配合美术编辑对地图图稿的修整加工,我们数次打电话请作者解疑。当时这章的作者之一患病住院,另一位作者昝瑞光教授认真解答了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并对图文配置提出改进建议。有一次双休日,他特地从家里赶到办公室,查找相关资料,以便及时给我们答复。“中国人群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一章的作者张思仲教授在国内医学遗传学界声望颇高,他对自己有关“中国人群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论述抱着虚怀若谷的态度,特别嘱咐,他写的这章的标题必须加上“研究”二字。加工“中国的民族”一章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56个民族的风情和文化,也通过这章更深切地理解了中华各民族既多姿多彩、又彼此融合的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
 
这本书的撰写和出版与金力、褚嘉祐等一批科学家最新近的研究进展紧密交织成一体。
 
作为《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姊妹篇,也作为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得奖成果的一部分,我们正在筹划出版由褚嘉祐主编的另一部专著《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建立永生细胞库是保护和保存中华民族遗传资源、把我国各民族遗传特征信息传之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此书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除系统介绍人类永生细胞库建立的理论外,还详尽地阐释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必定会对未来的基因组研究以及医学诊断与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希望能够始终与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同行!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