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
作者:任冬梅 陈志 来源:山西晚报 发布时间:2004-3-9 13:37:44
山西晚报:五十年他恋着山西的黄土
“黄土,在普通人的眼里或许只能看到沙尘暴和贫困,但经过近50年的亲密接触,刘东生已将其视作生命一样的宝物。”2月20日,有“黄土之父”盛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被授予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后,新华社的报道如是说。
刘东生院士的此次获奖,把许多普通人的目光吸引到了我们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黄土地。那么,他的黄土研究与黄土富积地的山西有哪些渊源呢?黄土研究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3月2 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东生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山西是他研究黄土的第一站
今年87岁高龄的刘东生院士衣着朴素,思维敏捷,记忆力非常好,听说记者来自山西,他非常激动,连声说:“山西是个好地方,山西人厚道聪明。山西的猫耳朵好吃,老陈醋更香。”
刘东生告诉记者,从1955年起,他先后到山西进行过几十次野外考察,足迹遍布三晋大地,尤其是吕梁山黄河沿岸的各县,有的地方去过不止一次。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他和伙伴们初步确定,我国的黄土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自然界沧海桑田的环境变化在地球上刻下了三本完整的历史大书:一本是完整保存古环境变化信息的深海沉积;一本是系统反映气候变化的极地冰川;而第三本书则是中国的黄土沉积。这三本书是我们认识地球上自然历史、气候、生物变迁的最佳文献档案。”2003年4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02年度“泰勒环境奖”的颁奖典礼上,评审委员会成员科恩教授用准确而又不乏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我国黄土沉积这一独特的地质现象,同时也高度评价了以刘东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黄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刘东生以他开展的奠基性的研究工作,被世界同行公认为是有关中国黄土序列的古环境研究之父。而他研究黄土的第一站就是山西离石的王家沟。1955年,他在那里第一次确定了“离石黄土剖面”,开始了与黄土的不解之缘。在国际黄土研究领域,公认的三个标准地层剖面是:离石黄土剖面、午城黄土剖面和马兰黄土剖面,其中前二者都在山西。离石黄土剖面和午城黄土剖面就是由刘东生发现并命名的。离石黄土剖面的发现地点就是离石王家沟。所谓的标准地层剖面,即地层结构有代表性,其他地层剖面都需和它来对比,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山西百姓让他铭记终生
在几十年的野外考察期间,刘东生很多时候都吃住在当地的老乡家。吕梁山的红枣和莜面让他至今难忘。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吕梁山的许多地方很贫困,老百姓一年之中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一顿纯白面的饺子。可是只要有考察队员进村,乡亲们总是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招待。有一次,在兴县一个乡考察结束离开时,当地的老百姓夹道欢送他们,给考察队员们口袋里塞满红枣和鸡蛋,甚至为他们做了一顿面条,许多队员边吃面条边掉眼泪。
山西老乡充满智慧的观察力也让刘东生赞叹不已。有一次,他们在临县紫金山脚下做野外考察,一位正在耕作的老农听说他们是研究黄土的,就对他说:“我们这儿的土很特别。”刘东生马上问:“怎么特别呢?”老农用左手从地的北面抓了一把土,又走到地的南边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然后,左右手同时伸开对他说:“你看。”刘东生注目一瞧,心里异常惊喜。只见这位老农左手抓着的土散了,而右手掌里的土像块窝窝头一样,没有散开。刘东生将两种土分别取样,带回北京的实验室,进行颗粒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北边的土颗粒较粗,刘东生将其称之为砂黄土,而南边的土颗粒较细,被称之为粘黄土(又称黄土)。正是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刘东生和他的伙伴们准确地描绘出了我国砂黄土和粘黄土的分界线。
说到这儿,刘东生兴奋地找来一张地图,指着这条分界线让记者看。这条分界线的发现,对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宁教授对黄河泥沙进行多年研究后,确定黄河中的泥沙以粗沙为主,进而提出治理黄河首先要治理粗沙区,也就是砂黄土地区。这一研究成果,被认为是“治黄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愿山西的年轻人投身到科研中来
在刘东生院士的办公室里,记者的采访不时被电话铃声打断,来电不是要求采访他,就是邀请他去做演讲的。对于演讲刘东生大都推辞了,对于媒体的采访,他则尽可能安排时间。刘东生告诉记者,他工作很忙,至今仍做着博士生导师,科研也没有放弃,实际上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接受采访。但有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使他意识到很有必要通过媒体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前不久,他在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读到一篇采访日本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文章,文章中说,日本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到2050年,日本要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最近组织的一次对日本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第一次有孩子回答将来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而非影视明星或运动员。而在中国呢?许多孩子的理想仍然是做大腕、大款。对此,刘东生很痛心。普及科学知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爱科学的信念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他告诉记者,他所带的研究生当中,山西人不少,有些还很优秀,他希望有更多的来自山西的年轻人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当中,为国家做贡献。
这一片黄土地牵着他的心
刘东生非常关心山西的文化发展。平时,他经常收看山西卫视的节目,关注来自山西的各类新闻。前不久,他听说榆社古脊椎动物化石风化严重,夏县崔家河古文化遗址惨遭盗掘后,非常痛心。他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保护工作,对得起子孙后代。
2000年,他带领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咨询考察组重回山西,在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同行以及山西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从太原往北,经宁武,到左云、右玉,又折至河曲,过了黄河到陕西府谷,沿黄河往南,在壶口渡河返回山西的隰县,经中阳,进离石,前后行程长达半个多月之久。这次考察为山西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刘东生说,此次旧地重游,他非常感慨山西的巨大变化,老百姓的日子富裕多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小流域治理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非常兴奋。
记者告诉他,山西的环境治理工作进展很大,太原的汾河景区非常漂亮,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他听了很高兴,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他还说,如果身体允许,他还想再上吕梁山,住住土窑洞,尝尝黄河边上的大红枣。
发E-mail给:
| 打印|评论|论坛|博客|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