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任霄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8-9-19 15:58:41
调查发现篇幅长的论文引用率高
论文发表位置及时间也是重要因素
 
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或许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拉长论文篇幅来收获更高的引用率。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Krzysztof Stanek,他分析了2000年至2004年在顶级天文学杂志上发表的30027篇同行评审论文,结果发现,随着论文长度的增长,平均被引用数确实在增加,被引用次数的中位数从2-3页论文的6次增加到50页论文的50次。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尺寸”效应带来的好处是有限的:当论文达到大约80页时,引用率就开始回落,这或许是由于很少有人有耐心读完它们。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天文学家Jörg Dietrich最近也进行了一项类似的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他表示,这一结果是出人意料的,“我本来想着短点的论文会比长的那些引用次数更多,因为我以为人们没有时间来读这些长文章。”
 
《天体物理学杂志》和《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发表的4页左右的“快报”(Letters)一般都是概要地报告科研工作的成果,更详细的论文往往还会在稍后发表。最新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快报”文章比杂志上5至10页的论文引用率更高。不过,在另外两本没有“快报”形式文章的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和《天文学杂志》上,并不存在这种简短效果好的情况。
 
Stanek表示,他无法解释这其中的论文长度效应。Dietrich认为,较长的论文更有用,因为它们平均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不过他也怀疑,这些长论文往往不会被通读。此前,一项针对引用中错误蔓延的调查表明,一些引用文章信息常常是被简单地复制到文末,作者根本没有读过它们。
 
尽管Stanek已经将他的研究结果放在arxiv.org网站上,也鼓励大家“尽可能多地引用”,但Stanek并不打算将此次的论文投向某一期刊。不过,这项研究确实延续了近期其他一些关于天文学领域引用统计学的调查(其中就包括Dietrich进行的),它们所关注的问题就是将论文在arxiv.org预先登出所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平均起来,这样做会让引用率翻倍,而Dietrich的研究还发现,论文发布出来的具体时间以及相应的在邮件列表中的位置同样对引用率有重要的影响。
 
不过,在目前这样一个引用统计学被广泛应用的年代,通过简单地改变论文的长度、位置和发布时间就能挖掘引用率的巨大潜力,的确让人听起来有些担忧。更重要的一点是,引用率常常被正式或者非正式地作为判断一个人学术成就的“指示剂”。 Stanek指出,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迷信”h指数,见面就说自己的h数值比别人的高。他说,对引用率和其他一些指标“着魔”的情况的确太多了,他自己也用这些指标。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易于统计,尽管可能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Stanek半开玩笑说,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可以总结出一系列指导方针,即研究生如何通过管理论文和引用率,在前进道路上获得最大的优势。他举例说,“请保证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4点一过,就向arxiv提交你的论文。”
 
然而,在玩笑的背后,Stanek的研究突显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随着新的论文发布渠道出现和人们对引用率的敏感度的不断增加,把引用率作为精确的个人成就衡量指标是否是符合事实情况。另一个问题就是论文到底应该有多长。如果论文长度真的影响引用率,这是否会促使研究人员都在文章里扩充许多不必要的结果?Dietrich表示,过去许多最伟大的发现,比如DNA双螺旋结构,其论文都是极其简明的。“大多数19世纪的天文学论文都是很短的观测报告,最多几段话。”
 
不过,对于第二个问题,Stanek和Dietrich都不太担心。Stanek认为,长度不是问题,他倾向于论文尽可能的完整、独立和自足,这一点许多短论文都没有做到。而Dietrich认为,人们无聊地拉长自己论文的可能性也不大。他说,“写一篇‘发福’的论文意味着相当多的工作,并且有可能淡化研究最有趣的方面。同样,论文评审人和期刊编辑往往也对撑篇幅十分反感。(获得引用率的)最佳策略依然是写好论文,撑出来的论文肯定不是好论文。”(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