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红兵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8-9-14 9:34:49
评论:“公选副校长”能否让学术回归
 
中国人民大学发出公告,要在校内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两名副校长。人大校办有关人士说,该决定经教育部批准,这也是人大建校71年来首次校内公开竞聘副校长级领导(9月9日《新京报》)。
 
在人大治校的征途中公选副校长至少有以下意义:广纳海内外卓越人才,强健学术肌体,打破任命制的框架,这不仅是人大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融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径。从深远的意义看这种模式倘若突围有效,势必给高校管理带来学术化、民主化的新鲜血液。
 
当下人大公选副校长或有两种无言的结局:一是,竞聘仅是时尚化的“走过场”,事实上先有“意中人”;二是用各种“门槛”作为圈定资审附件,错失人才。究其原因,从本质上说,还是高校体制痼疾使然,行政权力已如一张大网,将大学套了个周严结实;所有资源,尽在行政权力一手掌控之中。不管是行政化还是衙门化,大学官场化属实。
 
在行政化的管理之下,办学与科研效率远未发挥到应有的水平,一些学者为了获得资源,争相向权力献媚。一些校园的“官风”盛行,心浮气躁的“瓦釜”式专家“雷鸣”,而潜心治学的“黄钟”式教授却被遗忘。大学俨然成为权力的附属物。无怪乎张维迎曾痛斥:目前中国大学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很多大学不是行政在为学术服务,而是学术在为行政服务。
 
高校体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迫在眉睫。以笔者之见,规避学术治校的空心化是改革的突围之举,首要就是行政权力的淡出,行政归行政,学术归学术,大学应有自己的学术制度,拥有坚实的民管会,正如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所说,大学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通才教育、学生自治。这些方面囊括了大学的精神气质,确保学术独立的空间,宜于生成多维的学术共同体,进而形成与行政权力相制衡的学术制度。
 
行政环境越绿色,离学术独立自由的距离越近,我们的大学发展愿景越高远,跻身世界一流学府的希望也就越大。人大公选副校长能否让学术权力急转身,值得期待!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