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李晓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19 3:3:33
陈君石院士:不必对食品安全集体性恐慌
 
9月16日下午,当本报记者拨通中国疾病预防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的电话时,他正在赶往卫生部的路上,参加关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一个紧急会议。但是陈君石婉拒了记者对会议具体内容的探询。
 
9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8分31秒的时长详细通报了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的抽检结果。包括蒙牛、伊利、雅士利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至此,因三鹿婴幼儿奶粉引起的三聚氰胺问题全面升级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危机。
 
9月17日上午,记者再次拨通了陈君石的电话。“我的态度很清楚,就是坚决拥护国务院的决策。这不仅仅是管理上的决策,而且是政治上的决策。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谈起《新闻联播》的消息,陈君石如是表示。
 
“在食品中哪怕是发现很少一点点有毒有害物质,对消费者都是很难交代的。因为有毒有害物质是根本不允许添加入食品中的。”陈君石说,“但现在的关键是,问题已经出现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国家对这一事件下一步的措施非常清楚和有力,监管部门派出大量人员进驻奶粉厂进行生产监督。陈君石表示,这是前所未有的措施,表明了政府彻查事件真相的决心和信心。此外,必须明确抽检的结果公布的是批次,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问题。作为消费者,如果由三鹿事件进而怀疑一切食品都有安全问题,显然不是健康和理性的态度。
 
“消费者永远是有道理的,有权利了解自己吃下去的食物质量是否安全。”陈君石说。但他同时强调,科学、理性的态度是第一位的。任何有毒有害物质都有一个量的概念。“谁也不敢保证任何食物中都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关键是它的量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对食品安全只有可以接受的风险,要求零风险,这是不可能的。”
 
在新华社9月16日刊发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专门介绍了陈君石对三聚氰胺的风险评估结果,划定了一条“婴幼儿配方粉中的安全值应为15毫克/公斤”的标准线。
 
陈君石认为,在标准线内,三聚氰胺含量少的奶粉,或者吃得少的消费者,基本没有问题。当前,在对受害者进行排查和诊治之外,主要的问题是进行宣传教育。“媒体应该正确引导,毕竟这不是灭顶之灾。”陈君石表示,“公众大可不必出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体性恐慌情绪。”
 
谈到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时,陈君石表示,“处于当前的发展阶段,食品安全不出问题反而是不正常的。”他分析认为,目前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是由大约2亿多农户分散生产提供的,而且食品生产涉及的非常多的环节都可能出问题。现阶段政府监管起来难度确实非常大。“你按下瘦肉精,多巴胺又出来了。这就像兴奋剂一样,总会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
 
陈君石同时表示,在中国农业经营分散、经济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并不奇怪,但总体上国家食品安全的状况还是好的,大部分食品可以安全放心食用,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能吃了。
 
《科学时报》 (2008-9-19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