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2 2:33:1
彭永臻:每周都和学生打篮球的博导
 
教学感言:
 
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样学生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才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喜怒哀乐,从而有可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惑”和学习中的“结”。
 
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育出有创新能力、有责任感、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是对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考问。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1981年作为我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获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彭永臻是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虽然已经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了8年多,但话语中还是掺杂着很明显的东北口音,除此之外,对待科研,对待教学,身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的彭永臻也保留了一份东北人特有的执着与热情。
 
学术成果“不如”知青成就的学者
 
彭永臻曾经在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5年的知青。1981年,他作为我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年,彭永臻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黑龙江,到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担任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早在1978年便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一学科发展得并不顺利,到2000年彭永臻来到北工大时,环境工程学科还没有拿到博士授予权。如何尽快抓好学科的建设,成为了彭永臻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彭永臻付出了8年多的汗水。
 
从2002年到2007年的5年间,彭永臻就带领他的学生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70余篇,出版专译著9部。近几年来,他们共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有35项获得了授权。
 
与此同时,彭永臻先后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在内的一批科研项目。获得了省部级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15项。
 
在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北工大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有了跨越式的发展。2003 年,他们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彭永臻负责的“水质工程学”课程也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这是北京工业大学首个“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彭永臻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在北京的所有高等学校中,这一奖项也仅评出7个人。
 
在学科飞速发展的同时,彭永臻的科研成果和荣誉也接踵而来,然而对于这些成果和荣誉,他却并不是很看重。
 
“其实现在的我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教教书,搞搞科研而已,我感觉我在兵团那段时间所取得的成果要比现在大。”彭永臻说。
 
在他看来,兵团5年的知青生活给他带来的并不只是体质上的锻炼,而是一种意志和品质的升华。“那种艰苦生活、危险的工作环境根本就不是现在的环境所能比拟的,那个时候我都能挺过来,现在只不过工作时间长一点,睡觉晚一点,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回忆起自己所取得的各种成就,最令彭永臻感到骄傲的却都是在兵团时取得的,一项成就是自己曾经在两个月的时间伐木512立方米,成为全团的伐木第一名。另一项则是在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时,他是唯一一个得到了所在连队全票推荐的人选,而在之后的考试中,他又是全团仅有的4名各科成绩均得“甲”的考生之一。
 
“我在学术上也曾取得过一些成果,但总是记得不是很清楚,而这几件事却一直记忆犹新。”彭永臻说,这些成就是他人生的一个起点。
 
从来“不看”学生论文的导师
 
作为全校闻名的教学名师,总是会有一些年轻教师向彭永臻请教一些问题,比如指导研究生有什么经验,修改学生论文用了多长时间等等,对此,彭永臻总是笑称自己从来不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我的学生来源从专业素质来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强,这也促使我产生了这样一个信念,也就是要将普通学校来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毕业生,这当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我觉得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近年来,他指导的两名学生同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这与彭永臻特有的一套被他称为“过程控制”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研究生从选题到制定研究方案,从研制实验设备到进行试验研究以及各种研讨会和撰写论文,整个培养过程我都把关。”彭永臻说,学生发表的每一篇论文,他都会跟他们共同讨论,有什么问题当面指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标准,他也有一套自己严格的要求。
 
“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位论文,我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花大量的时间对论文进行修改,而是和学生共同讨论与修改。其实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如果不管其中间的培养过程,只等学生把论文写完你再去修改,那时候已经晚了。”彭永臻说。
 
然而,执行这样一套培养方法,彭永臻所付出的辛劳也是不言而喻的。 从选题的设定到试验模型的成型,都是他和学生几经讨论后才决定的,有时针对一篇文章,一连几天,每天都要讨论上几个小时。“学生借鉴的模型我不管,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建立的,我都会和学生讨论上若干次。”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少数学生就可能会有急功近利的心理,也会有一些数据不稳定就急于写论文,或者论文一稿两投等现象发生。”彭永臻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现象,彭永臻对科研、对学生一直保持着严谨求实的作风,“作科研一定要严谨,试验数据一定要准确可靠,要有重现性和代表性。”
 
彭永臻的一位博士生曾在试验研究中发现了一个以前未见报道过的新现象,这位博士生只是重复试验了一次,便觉得可以把这一现象写成论文发表,但彭永臻却没有同意,而是告诫她“再重复几次试验”,直到一年后,这篇论文才最终发表。
 
用三句话感动学生的老师
 
在记者对彭永臻的采访过程中,不时会被一阵阵电话铃声打断,原来是他的几个学生来询问老师今天晚上一起打篮球的时间,“每周都和他们打两场篮球,已经习惯了。”今年已经59岁的彭永臻说。
 
“打球也是为了和同学增加沟通和交流机会,增进感情。”对于自己的学生,彭永臻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先做学生的朋友,再做学生的老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的老师,这是我从事高校工作30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和座右铭”。
 
在学习中,彭永臻力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术氛围。“凡是我的博士生,只要能在国际会议上得到宣读论文的机会,我都全额资助参加国际会议的经费。硕士研究生一定要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这些费用都是由我的科研经费支付的。”然而除了在科研和教学上的关心和照顾外,彭永臻对学生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了平时生活的一点一滴。
 
在彭永臻刚来北工大之初,学校的博士生待遇比较低,为此,他在教代会、学术带头人的会议和各类座谈会上多次呼吁,一定要提高在读博士生的待遇。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学校的博士生一个月已经能拿到近千元的补助。“对学生好是应该的,如果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都不好,那还能对谁好呢?”
 
对于这样一位把学生当朋友的老师,学生们自然也爱戴有加。“我要是出差到一个地方,没有和已毕业的当地学生打招呼。当学生知道我已经返回了之后,都会非常难受和懊悔,甚至埋怨我没有通知他。”彭永臻说。
 
一次彭永臻到新加坡访问,他以前所在学校的一位本科生当时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得知彭永臻的到来,这位学生便非要宴请彭永臻全家不可。当问到原因时,那位学生说,当年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时,很多专业课的难题不会做。她听说彭永臻辅导报考清华大学考生效果很好,考虑再三,鼓起勇气给彭永臻拨打了电话。而彭永臻在电话里说的三句至今让她无法忘怀的话:“你的情况我知道,我们可以讨论这些问题”,“我最近有时间”,“你现在来吧”。当天,彭永臻就耐心地辅导了她两个多小时。
 
“那个学生后来说,她也当教师了,她会向我学习,以后对学生好点儿。其实这个学生也给了我启发,无论是哪位教师,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好点儿’。”彭永臻说。
 
《科学时报》 (2008-9-2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