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牛津大学研究生毕业。他邀请我和他妈妈去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牛津大学没有固定校门,其36个学院分散于城市各个角落,牛津的街道,其实就是连接各个学院的校内街道,城市与学校浑然一体。牛津虽然只有十多万人口,其名声却比许多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要响亮。
B&B合同
来到牛津,儿子就像旅行社的导游,拿出一大叠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有我们在英期间的日程安排、拟去城市的地图、歌剧票,还有从网上签好的家庭旅馆合同,即所谓的“B&B合同”,在英期间,我们都会按照这些合同,在英国人家中居住。
B&B合同中头一个B,即bed,中文是床;还一个B,即breakfast,中文是早餐,就是包你住一个晚上再加一顿早餐的意思。这种家庭旅馆在英国很普遍,我们在英国许多城市,都见到过B&B的招牌。英国人的家庭只需向政府提出申请,都可以开办这种旅馆,价格要比酒店便宜许多,一天约为70至100英镑,游客还能感受到普通英国人的家庭生活。
我们来到一幢临街两层小楼,门前有个显著的B&B标牌。儿子在核对门牌后,领我们径直入门,透过一层玻璃窗望去,后面有个美丽的小花园。过道的桌子上放着一大串钥匙,看来是留给我们的。
没有前厅,没有登记,没有服务员,一切都事先在合同中写好了的。我们拖着箱子走上狭窄的楼梯,二楼有三个房间,走进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单人床,大衣柜、各种家用电器、卫生间一应俱全,还有墙上的油画,桌子上的咖啡和点心,给人的整个感觉是整洁、舒适、温馨。主人直到我们离别前付账时才露面,还一再问我们这几天过得好不好。
早餐在一楼宽敞的厨房里。次日早晨我们来用餐时,已有几个人在这里,不知是哪国人,大家互相笑笑,算是打个招呼,看来,他们是住在二楼的另两个房间。
餐台上有牛奶、麦片、面包、果汁、水果,随人自取,有一位姑娘为客人服务,她给每人端上一个大盘子,上面放有现煎的火腿、水煮的香肠、蒸过的西红柿、烤熟的土豆、炒蛋或煎蛋,还有烤蘑菇和煮得很烂的豆子,满满当当堆放在一起,颜色、式样甚是好看,营养也丰富。后来,不管住在哪个城市,当地的英国主人,每天早上都会为我们端出这种典型的英国早餐。
隆重的仪式
早餐后,我和妻子换上正装,儿子则要穿上他用20多英镑租来的黑色礼服,准备参加学生毕业典礼。
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每年举办3次,学生可以选择当年参加或以后再来参加。有学生甚至等到工作好几年后,才呼朋唤友的来参加毕业典礼。我们先去了儿子的赫特福德学院,一路上,随处可见那些带着眼镜、腋下夹着书包的学生们来去匆匆,还有拖着行李箱,来自世界各地到这里求学的年轻人。儿子不时会碰到相识的同学和老师,相互彬彬有礼地打着招呼。
这所学院与牛津城的其他地方没有多大区别,整齐划一的大片绿草地,古香古色的拱形大门和中世纪黄褐色高墙上的尖塔,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给人一种厚重的学术气和历史感。
我们被引进一间挂满大幅油画的房间,据说,这里曾是拍摄电影《哈利·波特》的地方,中间有一条长长的桌子,上面摆放着精美的烛台和餐具,典礼前的午餐就在这里举行。我们和其他学生家长坐在长桌的两旁,按桌签坐定后,我环顾四周,才发现偌大的房间中仅有我们家三个黑头发的中国人,好在房间中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人,多为金发碧眼,人人都在谈笑风生,用互不相同的语言,各聊各的,倒也和谐融洽,充满喜庆。
一会儿,话声停歇,院长出现在长桌的一端。全体起立,头戴白色假发的院长开始致辞,从来宾的表情来看,好像没有什么人能够听得懂,因为院长讲的是拉丁文。然后是用餐,饭菜很简单,却要一道一道地上,有蔬菜沙拉、烤鲟鱼、蘑菇奶油汤。
餐毕,就去牛津城中心的谢尔登尼安大剧院参加正式毕业典礼。这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剧院,现在已不再供演出使用,而是用于学术报告和庆典活动。与大剧院相对的有座镶嵌着雕花玻璃的天桥式建筑,这就是牛津著名的叹息桥,桥名源自那些未能毕业的学生,望着对面大剧堂中正在进行的毕业典礼而发出的一声叹息。剑桥大学也有座叹息桥,形式相仿,却坐落在剑河之上。
大剧院内整个色调呈咖啡色,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众多学生家长分坐在一二层的观众席。在舞台前有三把椅子,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坐在中间,两名副校长位居两侧,身后是一座镶金的雄鹰雕像。正对着他们的是几十名教授和学生,分坐在两边的一排排椅子上。
仪式开始,一名副校长首先宣读本届毕业生姓名,随后按照不同专业,分别由教授带领着穿有不同颜色学袍,头戴飘有流苏方帽的学生,陆续走到校长面前,这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最先走上来的是博士生,他们的礼服上镶有白色毛绒领子和红色大披肩。教授握着最前面一名学生的手,向校长鞠躬并报告着什么,之后,校长起身摘帽,逐一对向他鞠躬的学生致意。这时,学生们三人一排,趋前半跪,校长则手持圣经在他们头顶轻按一下,口中用拉丁语祝福,这大概是神学院的毕业生。有的专业,学生呼啦啦会上来十几人,有的仅只有一人。整个典礼就在教授和学生的一次次相互行礼中结束。这时,音乐四起,三位校长起身,在仪仗的引领下,所有人跟在他们的后面,按顺序退场。
毕业典礼充满程式化,但极其隆重,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对于这些莘莘学子来说,当他们从大剧院走出来时,既是寒窗苦读的结束,更是人生新的开始,而方才他们和学校共同上演的这一幕,却会永远定格在年轻的脑海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英王詹姆士一世曾对此颇为感慨:“如果我不能成为国王,那我宁愿做个牛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