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方舟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7-2 10:55:36
方舟子:地震了 跑还是不跑
 
汶川地震发生时,都江堰一名正在上课的范姓中学教师抛下全班学生自己跑到操场。事后该教师在网上自我曝光并辩护,引起了一番争议。这件事本来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在学校里,教师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的监护人,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在灾难降临时抛弃学生不管独自逃生,有违职业道德。那么,在地震来临时,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应该怎么做?是否像有人说的那样,应该赶快带着学生一起跑?
 
国内的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大家只能凭着本能做出反应,而本能反应却未必就对。美国学校则不然,一般都制定有详细的安全计划,对教师要如何应对各种灾难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在平时进行练习做好准备。按照这些规定,如果地震发生时学生正在上课,教师应命令大家立即躲藏到桌台下面,并远离窗口,保持躲藏姿势至少60秒,然后从教室疏散。
 
这根据的是美国政府救灾部门和红十字会等机构的专家建议,简称“伏倒、掩护、抓住(或等待)”。虽然在遇到地震时,人们的本能反应是立即跑到屋外,但是这么做很容易被震落的吊灯、玻璃、书柜、电视机、碎石等物体砸伤。因此专家的建议是留在室内,伏倒躲到桌台等坚硬的家具底下,并抓住家具,等震动停止再离开。如果周围没有可做掩护的家具,就到墙角,蹲下并用手掩护头、颈。如果地震时正在睡觉,就留在床上,并用枕头保护头部。如果刚好在车里,就留在车里不要出来。
 
这些建议每个美国人从小就都知道,在美国可谓常识。但总有人试图挑战常识。一位叫道格·卡普的美国人就大唱反调。根据他的研究,如果照传统的做法躲避地震,伤亡率高达98%!他的理由是,建筑物的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台等家具或车顶压毁,里面的人会被活活压死。他的建议是,应该以低姿势躲在坚硬的家具或汽车旁边,掉落的天花板斜压在家具、车上,构成一个“生命三角区”,让人取得生存空间,能把伤亡率降到2%。
 
卡普的身份是美国国际搜救队队长,据说参与过全世界几十次重大灾难的救灾工作,听上去颇为权威,因此他的这些说法在网上流传很广。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内许多人也纷纷用电子邮件给亲人朋友转寄这个所谓“生命三角求生方法”。“美国国际搜救队”名头听上去很大,其实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卡普的信誉也很值得怀疑。他自称“9·11”恐怖事件时参与世界贸易中心的救援工作,并因此获得65万美元的伤害赔偿。但是据美国媒体的调查,并无证据表明他在纽约做过真正的救援工作,他去废墟只是为了拍摄录相用于销售,涉嫌欺诈,正被美国司法部调查。
 
不管卡普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这个“生命三角求生方法”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建筑倒塌后,的确会在房间的某些地方形成能够救命的三角区,救援人员有时会在这些地方发现幸存者。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生命三角区”是在地震之后才形成的,你很难事先判断在房间的哪个地方会出现。如果像卡普建议的那样,躲到冰箱、桌床或汽车等重物的旁边,是否就找到救命空间了呢?实际情形可能恰恰相反。卡普的建议忽略了关键的一点:当地震强大到足以使天花板倒塌时,冰箱、桌床、汽车等重物也会发生移动,躲在旁边反而很可能会被这些重物压死。
 
建在美国地震带的房屋按法律要求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使碰到超出其抗震级别的大震,虽然会对房屋造成重大损害,但一般也不会倒塌。因此美国地震导致的伤亡,很少是因为房屋倒塌将人掩埋引起的,大部分是由于人们惊慌地试图跑到屋外时,被坠物砸到、摔倒或被地上玻璃割破导致的。这时待在室内会更完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官方机构从小训练人们遇到地震时要抗拒跑的本能,做到“伏倒、掩护、抓住(等待)”。
 
所以如果你确信你所在的房屋有抗震的设计而且也不是豆腐渣工程,不跑是最安全的选择。但是如果房屋不具有抗震性能,一震就倒呢?不跑,就会被活埋。如果是在底层,还是应该冒险跑出去。但是如果是在楼上,可能还没来得及跑出去大楼就坍塌了,毫无保护地被掩埋,那就比躲到桌台底下再被掩埋要糟糕得多。跑还是不跑,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选择的,特别是当你对你所在的房屋的抗震性能毫无信心的时候。
 
回头再看一开始提到的“范跑跑”事件。那所中学的教学楼并没有倒塌,可见其抗震性能不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就很容易了:不要跑,而要躲。不论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还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当“跑跑”都是不应该的。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