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旭明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8-12-10 14:49:14
王旭明:教改最辉煌的是外部 内部改革还相对滞后
 
开放30年,教育改革30年来成就有目共睹,我以为相比之下,30年教育改革最辉煌的是教育外部的改革,而教育内部的改革相对来说滞后了许多。
 
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到23%;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实现“两基”,可以说今天中国95%以上的适龄人口都已享受到九年义务制教育;中职教育连续几年800多万的招生规模,教育投入已超过3%;中国已经承担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但总体上说,这些或是量的突破,或是外部的强力推动,为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仅靠投了多少钱、增加了多少入学人口所能达到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要在教育内部寻找。
 
笔者近几年分别到大中小学,听了不少课,接触了不少老师和各级教育行政官员。发现如下问题值得思考:我们今天有多少教育行政官员是在思考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学校应该如何办,大学的精神是什么,教育理念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等等。大学老师面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应对,笔者到大学课堂听课感觉到的大多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下的精英化教学方法”,这怎么能让今天的学生喜欢?又怎么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为我们提出了从管理到教学,从校长到教师的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在中小学,满堂灌、一言堂或做秀式以及生拉硬扯等等陈旧的教学方法还时时充满课堂;在职业学校,很少看到将技能与理念很完美地结合到一起的“魅力教学”。一句话,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越来越淡出课堂,如此教学何谈质量提高?!
 
国家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提高质量的要求。提高质量,当然要有外部条件的保障,当然要有外部力量的推动,当然要有方方面面的支持以及全社会的理解,但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质量的问题。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内部,就客体来说在教材;就主体来说在各级教育行政官员、校长,特别是每一位老师。如果没有教育主体全面的、深入的、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提高教育质量只能是隔靴搔痒,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如何提高教育主体对于质量的热情,恐怕仅靠行政命令还不够,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官员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由一般号召到深入下来;其次,教师培训要大大加强和改进。笔者最近听了一堂江苏张赛琴老师的课,大有一种春风扑面的感觉,其启发式的教学、人本化的教学、主动活泼的教学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笔者确信这样的老师在全国有不少,关键是如何挖掘如何发现,如何推广。现在的问题是不少,所谓的教育专家学者对此视而不见,见而不评,评而不到位,悲呼!再有,教师的评价机制改革等等。
 
教改之路漫漫兮!最难的是内部,最贵重的也是内部,可以说,教育改革由外向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教育外部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候,教育内部要跟上。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