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7 6:53:15
陈述彭:大师仙去

 
11月25日20时05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陈述彭被誉为中国杰出的地球科学家之一,他开拓了我国现代地图学和地球 领域,带领我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在地学分析、野外科学考察、地学信息图谱、地球系统科学与空间 对接研究等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陈述彭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他临终时,两个所党政领导全都到了,也包括他的一些学生,以及老家江西的亲友。
 
11月26日早8时,两所领导坐在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商议如何料理陈先生的后事。
 
11月26日中午之前,双方共同草拟的有关陈述彭先生逝世的讣告就出现在两所网站上。
 
在遥感应用所的网站上,较早出现的还有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副主任余涛和广西自治区国土测绘研究院副院长、总工李占元共同在26日凌晨所写的纪念文章——《无限的缅怀》。
 
同样是在26日凌晨,在科学网博客中,学者王铮贴上了一篇怀念陈先生的文章——《呀!科学界少了位大师》。仅仅一上午,显示有近2600多人次阅读,并有30多人留言表示缅怀与哀悼。
 
按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顾行发的想法,两个所合办陈先生的后事,也是想突出陈先生是中国遥感领域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是遥感界的精神领袖。
 
遥感应用所综合办公室主任余琦这些天几乎天天都去医院。她介绍,两所的领导基本上每天都去看望一次陈先生,有时轮着去看,有时大家一起去看。基本上,每天都不断有人去看望他。因为他的白血球特别低,医院要求是无菌的环境,到最后几天,大家主要是隔着玻璃门看看他了。
 
上周六下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三位所领导——所长顾行发、书记谭福安、副所长赵忠明探视陈先生,当时大家在心理上都觉着陈先生会好起来。探望时,大家简单向陈先生介绍了所里的最新工作情况,陈先生说话已经比较困难,他的嘴巴一直在动着,特别着急地想说点什么,但最终只说出三个字:“靠大家!”
 
作为陈述彭先生的弟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这几天也是每天都去看他。“他对于我们整个地理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研究发展与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周成虎说。
 
一周之前,周成虎去医院看望陈述彭时,陈述彭还在跟他一起谈工作,谈实验室的发展、学科的发展,包括谈到地理系统怎么从空间分析转到过程分析,又怎么进行地球系统模拟,又如何对整个人类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在临终前的24个小时,先生说话比较困难了,还在跟周成虎交流。
 
赵忠明表示,“我们所遥感领域的工作,他是主要的发起人,我们所也是他经手创建的,这些年他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支持,特别是战略方面。
 
虽然他已80多岁了,但在对整个行业发展、对整个局势的把握、对国内现状的掌握上,都非常到位,所以每到一个关键的时候,都是他给我们定方向、指点江山,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很痛心,也很遗憾,就差几个月时间。”赵忠明说,大家都很缅怀他,舍不得,明年就是遥感应用所建所30周年,他培养的学生也很多,大家都特别期盼在此时能相聚一起,再回顾、总结一下他所开创的这一事业。
 
“他一直到最后时刻都在考虑学科的发展、人员的布局。老先生对我们的影响都非常深。可以说是我国遥感和地理信息学科的一面旗帜。对他的离开我们都感到很痛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建邦表示。
 
何建邦透露,去年5月3日,陈先生突发心肌梗塞,此后,便开始断断续续住院一年多,在这期间,只要身体状况稍微好一些,他都要出席包括国际国内会议、很多咨询活动等,“我们很多人都劝他还是先好好休息,他总觉得要为国家尽最后一点力,多提一些好的建议”。
 
陈先生从人品到学术都为很多人称道。
 
“陈先生的思想、修养对我影响也是很深的,非常平易近人、非常敦厚,非常关心青年人学术、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成长。”何建邦说。
 
顾行发自称对陈先生是早年崇拜,曾经想报考陈先生的研究生,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在顾行发出国又回国之后,“陈先生引导我如何做人,尤其是在我被任命为遥感应用所所长之后,他不光是对遥感应用所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我本人的学术方向都受益于他的指引”。
 
周成虎师从陈述彭5年。“一方面是他本人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是他手把手教。”那时,基本上每个周末陈述彭先生都会邀请他去家里吃饭,“烧好多肉菜”。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黄绚是陈述彭先生的第一个弟子,1961年就在地理所跟着陈先生读研究生,跟他一起工作也几十年了。黄绚透露了一个细节:他们年龄相差16岁,那时黄绚是党员而陈述彭先生不是党员,“他对我比较尊重,从没有居高临下”。
 
何建邦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所地理信息系统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从1971年起,何建邦基本上一直跟在陈先生身边工作。
 
“陈先生对我一生影响巨大。他突出的表现有几个方面。”何建邦总结说,陈先生非常重视科学基地的建设,比如研究室、实验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部等,让研究有个依托的实体。比如,20世纪80年代,他们一起建立中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国家实验室,遥感应用所的建所也是一例。“他这一生有这么大的成就,与此很有关系。”
 
另外,陈先生一辈子都很注重科学队伍的培养。他培养了一批人才,来做这个领域的工作。而且,他身边一直有一个研究队伍跟着他工作,从年纪比较大的助手到年轻的博士生、硕士生。
 
何建邦同时表示:“让我们感受很深的是,任何时候,他都有很多创新性思维。”
 
“几十年前,我们搞地图时,他就提出搞地图集;当我们研究地图信息源时,他提出要搞遥感;后来他又提出做计算机自动化制图。”“文革”中,1973年,何建邦一行38人分别代表中国不同学科被派往英国留学。何建邦发现,陈先生对自动制图的一些思想,跟他们在英国的老师几乎是同时提出来的。
 
何建邦后来还跟随陈先生一起在中国创办NGO(非政府组织)。“在全世界有两种科学院的发展模式,一种是国家科学院,一种相当于科学家的科学院,我们国内目前的民间科学正在发展,他的推动作用极大。他是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副主席,我也在秘书处任职,我们一起跟着他去推动民间科学的发展。”
 
“他不仅学问很好,也很能表达。而且他能把很多高深的东西讲得让大家容易理解,而且能激发大家的热情。”何建邦补充。
 
陈述彭先生的告别仪式确定在12月2日周二上午9点,在八宝山东礼堂举行。
 
何建邦说,陈先生在国际上是很有影响的,而且有广泛的国际联系。现在所里已经接到了来自国内外的不少唁电。“我估计他的告别仪式规模会很大,很多学生都会回来!”何建邦说。
 
《科学时报》 (2008-11-27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