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罗静 朱小卫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13 7:4:19
大师之风 山高水长 任美锷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侧记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我国著名的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家、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任美锷先生,因病于2008年11月4日12时0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
 
“学著神州音容常在,名垂地理教泽长存”,饱含深情的挽幛悬挂于大厅两旁,洁白素雅的花圈摆满了大厅四周。11月8日上午,任美锷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市雨花台石子岗殡仪馆大厅隆重举行,来自各界的数百位人士都在用凝重的神情诉说着同一个心愿——送任老最后一程。
 
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不计其数的单位和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寄托着对任美锷院士共同而深切的追思。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当年在任美锷指导下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现场他指着亲手书写的古隶挽联情真意切地念道:“学囊西国曾苦行,英欧区位传新说,青山青史高名常在;妙手南疆昔指点,华夏山河得重整,黄海黄河弘论犹存。这里浓缩了先生恢弘的一生。”
 
张捷回忆道:“导师任美锷具有极强的学术洞察力,先生让我受益匪浅。”当年做生物喀斯特方面的博士论文时,由于选题较偏,任先生看过大纲之后立刻为他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正是这些关键性的指导让他走出迷雾,顺利完成博士阶段的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副主委高抒回忆起30年前开始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学系时的情景。1979年,时任地理学系主任的任美锷访美归来后为全系同学作了一次学术讲座。高抒至今对讲座的内容能够娓娓道来:“先生当时说,‘文革’后出国访问,发现西方国家的地球科学已取得了长足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地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先进成果,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定量程度。我们传统的地理学论文已经落后了,南京大学要从现在起奋起直追,赶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取得前沿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家一定要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科学。”先生当年设定的目标不仅给高抒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而且也让他品尝到追求的成功与喜悦。现在,身为人师的他每年都会在新生入学时对自己的学生重申当年先生的教诲:“定量化的研究、对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核心,这都离不开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一定要下工夫学好!”
 
高抒还清楚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任美锷就觉得潮汐汊道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并对助手说“这个事情很重要,国内一定要搞”。于是,先生从国外引进潮汐汊道理论,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潮汐汊道的沉积、地貌演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到了80年代中期,适逢我国经济开始腾飞,许多海港需要建设或扩建,而潮汐汊道理论正好在经济建设中大有作为。“这正是任先生超强的洞察力与观察力的证明。”高抒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作为任美锷的忘年交,杨宝国是专程从上海赶来的。在与先生交往的岁月里,任先生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精神给了他莫大的震撼。他回忆道,河口海岸的可持续发展是他在大学念博士期间冒出的热门话题,而这对于当时年逾八旬的任院士来说也是个新领域。于是,已是学界大师的任先生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这个全新的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在他看来,学习不分早晚,只要研究需要,都要学习!”
 
张忍顺当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分到南京大学工作后,便担任任美锷的助手。在多年的合作中,任先生敏捷的思维和谦逊的作风让他记忆犹新。他记得,有一次大家在共同翻译一本书时,为该书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成了难题:一般的名字体现不出该书图多的特点,但如果取名为“图册”又体现不出该书文字的特点。当大家求助于任先生时,先生脱口而出“就起名为‘图志’吧”,大家闻听不禁觉得非常贴切,妙不可言。
 
“作为学术泰斗,先生从不轻视年轻后学的一得之见。”张忍顺对此感同身受。他曾经和先生合作写了一篇《风暴潮对江苏沿海的影响》的文章,后来任先生将文章定名为《暴风浪对江苏沿海的影响》,年轻的张忍顺觉得不太合适,就大胆地找到任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江苏潮滩主要是潮汐的环境,而不是波浪的环境,我觉得叫风暴潮更好。”任先生认真听完他的意见后,两人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文章重新作了修改。
 
正如任美锷院士的高足、遥感专家陈述彭院士在唁电中所言:大师之风,山高水长。美锷先生才智非凡、毅力超人、学风严谨、工作勤奋,他是良师、是益友。他教书育人几十载,桃李满天下,其诲人不倦的精神使遍及世界的每一位弟子都铭心难忘,终生受益。
 
别了,一代宗师,您一路走好!
 
任美锷简介:
 
任美锷为我国的地理与海洋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撰写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一书,已被译成英文、西班牙文和日文出版发行。
 
他提出的深部喀斯特作用的观点,对三峡工程中的溶蚀基底的确定具有重大的科学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主持了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应用并发展了潮汐汊道理论,在海南岛铁炉港等的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深入研究了黄河入海通量及其环境效应;建议建设太仓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副港。
 
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所长、国际海洋地质委员会委员、国际海事组织(IMO)与国际原子能委员会深海抛弃放射性废料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第四纪研究委员会荣誉委员等职。
 
《科学时报》 (2008-11-13 A2 国内)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