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田小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20 7:24:19
见证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冰盖王子”李院生印象
 
在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有一个人最引人瞩目,他就是李院生研究员。原因是这次考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将在南极4个制高点之一的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李院生就是承担建站重任的内陆队队长。
 
在南极内陆冰盖之上,一共有4个最具科学研究价值的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其中高点就是冰穹A(Dome A)。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东南极的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最高海拔4093米,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前3个点早已被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占据,只有冰穹A这一高点等待着中国人历史性地到来。2004年~2005年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中国南极考察队内陆队跨越了300公里、500公里、800公里、1100公里这些中国人为探索冰穹A而走过的标志性数据,代表人类首次成功登顶冰穹A。当时的内陆队队长就是李院生。
 
李院生是我国冰架经历最丰富、作业最多、对冰架认识最为深刻的极地专家之一,从他的经历中不难佐证这一点: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内陆500公里冰川学考察,内陆冰盖队队长;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Dome A内陆考察队内陆队队长,到达南纬79度位置,建立起1100公里冰川学综合考察断面,还在冰穹A地区3800米海拔钻取了1支100米的珍贵冰芯样品;第19次南极考察队首次埃默里冰架考察队冰架队队长,在冰架中心地带钻取302米冰芯,获得20米冰架下海洋冰芯样品;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Dome A内陆考察队内陆队队长,为建立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进行前期的野外调查准备,那一次,他和13名考察队员一起,成功到达冰穹A最高点。
 
笔者是上了雪龙号之后才见到大名鼎鼎的李院生的:寸头梳理得平平整整,四方脸上挂着憨厚的笑,说话慢吞吞的,但条理性很强。
 
笔者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他的机会,去过几次他的房间,门虚掩着,物品摆放凌乱,一台笔计本电脑总是开着,却见不到人。后来,在一层餐厅碰到了,他正和几个内陆队队员唱卡拉OK呢!这回知道了,他老家是内蒙古的,自小在中蒙边境长大,难怪一首《草原之夜》唱得那么地道有味。
 
第二次,是在内陆队的一次会议上。会议消息是副队长夏立民告诉我的,笔者匆匆赶去,李院生果然在场。这次的会议主题是让队员再次熟悉车辆物资,和前往冰穹A时应注意的事项。那时雪龙号已经过了赤道,航行在南太平洋了。一整天船都在颠簸。有队员说中饭没吃、晚饭也没胃口,他听了说:喝口酒,没事。停了停又说,要不就吃颗晕船药。又摸摸那位队员的肚子,呵呵笑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位大哥哥对待自己的弟弟,那种爱的感觉特别强烈。
 
夏立民说,这应该是李院生在调节队员心态,他肯定会这么做的。据他的了解,李院生的性格不是这样的,他是个非常细致严谨的人。
 
有人给我讲了李院生的故事。李院生主要从事南极冰盖雪冰化学过程与冰芯气候记录的研究。有一次,正在打钻,气旋来了,领队魏文良急了,叫他撤,他不干,坚持打钻。最后是直升机在几乎不具备飞行条件的情况下,硬是把他给“抢”了回来。讲故事的人推断说:你想,他是科学家,费了那么大劲,眼看就要钻到近海水那一层了,那是李院生最想得到的,这时候撤,他哪甘心啊!
 
笔者就此事求证李院生时,他呵呵笑了,却把话题转到别人身上,说有一次是挺吓人的:21次队时,距离冰穹A不到50公里的地方,一位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不是很典型,但脸色不好,血压为90~70,赶紧吸氧。当时是挺紧张的,那个地方没有救援条件。
 
在笔者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说,他自己那次是2003年19次队的事,中国首次进行埃默里冰架考察,他任冰架队队长,是埃默里冰架计划的现场执行人,也是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冰架中心地带钻取冰芯。
 
“情况没有说得那么悬。”他笑着说。当时他承担的是国家基金委的一个重点项目:冰架与海洋相互作用。他们在冰盖上工作了30天,打了21天的冰钻。那地方冰盖上有30多米的积雪,积雪下面是从内陆来的冰,再下面是附着冰,也就是海洋冰。当时他们已经打了近280多米,刚刚打到海洋冰与大陆冰的分界部位。这一部分的冰芯是他最想得到也是最具科研价值的。正巧,因为别的原因,计划来接他们的飞机因故晚了一天,他们就充分利用这一天时间,继续打钻取样,又打了15米,共获得了20米海洋冰冰芯样品。这是迄今国际南极冰架研究中获取的最完整、质量最好的一支冰架冰芯,中国关于极地冰芯的研究也由此展开。也就是那一次冰芯取样,他们还创造了我国冰架钻探的新纪录:302米。此前的纪录是150多米,是在青藏高原上取得的。
 
关于大家说的危险,他说,没有那么悬乎,总得先把冰芯运回去吧!
 
正式采访李院生时,他正在电脑上修改一篇文章,但采访刚开头就因事中断了。但笔者了解到,这是他第7次去南极考察,也将是第2次到达冰穹A。
 
舷窗外是蔚蓝色的太平洋和阵阵的涛声,雪龙号还航行在前往南极的途中。而这一次,李院生将在他代表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之后,又一次领衔出征冰穹A地区,去亲手建立中国南极昆仑站。他准备好了!
 
《科学时报》 (2008-11-20 A2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