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博客
|
人才
|
会议
|
基金·项目
|
论文
|
视频·直播
|
小柯机器人
医学科普
电子杂志
|
English
|
直播
科学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2008·5·12 汶川地震
>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地球科学
管理综合
博友之声
我们关怀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多难兴邦,民心第一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
铮
:
民心可用 多难兴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华:
地震使人致命的头号因素是什么?
新华社资深记者熊蕾:
《科学》杂志报道中国科学家在震区中的科研工作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两院外籍院士何毓琦:
慈善机构的效率问题
西南交通
大学教师王鹰:
不要把慈善捐款变成一种负担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串珠状堰塞湖溃坝风险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两院外籍院士何毓琦:
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地震损害预估科研项目
王邦进:
殇—— 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忏悔
新华社资深记者熊蕾:
紧急呼吁:搜救工作至少应坚持到震后14天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遥感要关注堰塞湖(2)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张志超:
贵妃醉酒/512大地震
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
书包
《财经》杂志记者李虎军:
【亲历震区】紫坪铺排险拯救成都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士刚:
成都归来,警惕瞎预报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关于地震预报问题的通信(2)
中科院化学所博导王鸿飞:
灾区重建要多少钱?——论持久捐
科技日报记者张显峰:
地震一线短信播报:从青川到成都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遥感道歉(2)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健:
做该做的事
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
感性的时刻,理性的责任
郝纯:
成都地震见闻
《财经》杂志记者李虎军:
【亲历震区】在震区寻找安全的房子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程革:
凡救一命,即救整个世界
钱金凤:
进深的爱--换个角度看地震
牛丰年:
中国最需要的是安慰
李霞:
灾难中的心理健康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
遥感道歉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两院外籍院士何毓琦:
国外媒体对两次不同的灾难的报道:缅甸飓风和中国地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
汶川地震成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西方媒体报道标题扫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梁生:
因地震灾情致祖国亲人的慰问信
中科院化学所博导王鸿飞: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