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化学》
研究揭示界面柔韧性控制超分子网络成核与生长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院材料研究所Maartje M. C. Bastings研究团队揭示了界面柔韧性控制着超分子网络的成核和生长。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化学》。
研究团队引入了“界面柔性”的概念,并证明了它在超分子网络的成核和生长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模型系统,研究小组的主题是三对称的基于DNA的大单体,它们通过尖端的弱π -π相互作用组成六边形网络。π -π相互作用的方向性和低空间容差意味着取向的微小变化对有效价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无论亲和度如何,过多的界面灵活性都会破坏网络的形成。调整界面灵活性大大扩展了合成超分子材料的可用设计空间。
超分子网络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并且像晶体材料一样,通常从最初的成核位置发展,然后基于组分之间的定向相互作用而生长。传统上,结合强度和相互作用的方向性被认为决定了成核和晶体生长,而结构柔韧性则有利于缺陷形成。通常,高分子单体存在多个具有相对分子内灵活性的结合位点,但这种灵活性对调节网络形成的影响很少受到关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5-01741-y
《柳叶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Michael D Hill团队研究了神经保护剂Nerinetide在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而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柳叶刀》。
在ESCAPE-NA1试验中,对因大血管闭塞而行血管内取栓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Nerinetide治疗与改善功能预后相关。此外,静脉溶栓剂联合治疗无明显疗效。研究人员试图确认在没有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Nerinetide的临床益处。
根据估计或实际体重,采用实时、动态、基于互联网的分层随机最小化程序,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单次剂量2.6 mg/kg的Nerinetide静脉输注或生理盐水安慰剂。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取栓术,观察随机化后90天的功能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Nerinetide不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但与过量不良事件无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理想的治疗时间和卒中患者亚群,这些患者可能从目前的联合再灌注治疗中受益。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0194-1
《中国科学报》 (2025-02-17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