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总有“空间”容纳甜食。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即使饱餐一顿,大多数人仍能吃得下甜点。一项小鼠研究表明,负责饱腹感的神经元还能引发对糖的渴望。换句话说,我们对甜点的热爱是有神经学基础的。相关研究2月13日发表于《科学》。
此前的研究表明,大脑中天然存在的阿片类物质在糖瘾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阿片类物质主要由大脑调节食欲、新陈代谢和激素的区域——下丘脑弓状核中的神经元产生。它们也被称为前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POMC)神经元,还控制着进食后的饱腹感。
为了解这些神经元细胞是否在糖瘾中发挥作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代谢研究所的Henning Fenselau和同事追踪了POMC细胞在大脑中发出的阿片类物质信号。他们将3只小鼠的脑切片浸泡在能与这类物质受体结合的荧光溶液中。
这些受体密度最高的脑区是丘脑室旁核(PVT),负责调节进食和其他行为。这表明,对糖的渴望与这两个脑区——下丘脑弓状核与PVT之间的交流有关。
因此,研究人员在小鼠进食常规食物时监测了这些区域的神经元活动。90分钟后,这些小鼠似乎吃饱了。这时,研究团队又给它们提供了一份含糖的甜点。
研究显示,与吃正餐相比,小鼠吃甜点时的大脑神经元活性平均增加了约4倍。这种飙升甚至在小鼠吃甜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表明该大脑通路决定了对糖的渴望。
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技术证实了这一点。当他们抑制POMC神经元向PVT发出的信号后,小鼠的甜点摄入量减少了40%。
Fenselau说:“这些细胞会产生饱腹感,也会释放引起食糖欲望的信号,尤其是在饱腹状态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动物,包括人类会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过度摄入糖分。
“我们不知道动物如何进化出这种神经通路。”Fenselau说,这可能是因为糖比脂肪或蛋白质更容易转化为能量。因此,吃甜点几乎就像给油箱加满油一样。
Fenselau希望这项研究能为肥胖症带来新疗法,不过他承认,在日常生活中,饥饿和渴望是很复杂的。“大脑中还有其他很多途径,可能会覆盖这一通路。尽管我们已经发现这一通路,但它如何与其他途径协同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赵宇彤)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p1510
《中国科学报》 (2025-02-17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