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一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4
选择字号:
速读

 

论文题目:

1911年在化学和冶金学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两个中国人

作者:吴限

出处:《科学文化评论》,2024,V.21

通过调研原始文献,作者认为,最早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和冶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很可能是区庆科、温宗禹。

作者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和德国柏林州立图书馆见到了区庆科博士论文的原印本。该博士论文共31页,封面信息显示:作者Ching-Ko Ou,出生地为广州,批准该博士论文的学校及院系是德国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哲学院,正式获得博士学位的年份日期为1911年12月20日。

华裔美国图书馆学家袁同礼在其著作中将Ching-Ko Ou的中文姓名写成“吴金科”,作者认为有误,并从北洋大学资料记载中查询到,该校1906—1908年由校方资助送出国的学生名单里有一位“区庆科”,所对应的威妥玛拼音与 Ching-Ko Ou精确匹配,且时间完全吻合。由此,该人名为“区庆科”。

区庆科在博士论文中指出,该工作旨在制备新的基于赖氨酸的肽,并阐述了方法和实验过程。区庆科在简历里对费歇尔表达了敬意与谢意,此费歇尔为埃米尔·费歇尔,1902年因对糖和嘌呤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作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找到了温宗禹的博士论文收藏本复印件,该论文也于1911年出版。简历显示,Ching Yu Wen于1881年12月1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1904年入学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冶金工程,1909年9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于采矿学院学习冶金学。

作者认为,尽管此博士论文同时涉及冶金和化学, 但根据温宗禹所在院系和导师背景,他应算作冶金学博士而非化学博士。1911年温宗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返回中国后成为北京大学采矿与矿物学教授,他还曾担任北洋大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大学冶金教授、工科学长和评议会成员。(尹一)

《中国科学报》 (2025-02-14 第4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