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8
选择字号: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
日喀则地震是正断层型地震

 

■本报记者 冯丽妃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约6900人。截至19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目前,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加紧展开。

此次地震有何地质背景?当地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强震?余震情况如何?《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

青藏高原腹地的一次强震

《中国科学报》:请问此次地震有何地质背景?

徐锡伟:此次地震是青藏高原腹地的一次强震,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这里发育了7条近南北向的由系列正断层控制的地堑盆地带。这次地震就发生在其中一条地堑盆地带——申扎-定结地堑盆地带的西侧边界附近。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最强烈的地区,自1997年藏北无人区玛尼发生7.9级大地震以来,至今我国大陆内部震级在7.0级以上的大地震基本上都发生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

《中国科学报》:此次地震带来的地壳变形有什么特征?

徐锡伟:此次地震断层为正断层型,表现为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伸条件下的地壳变形。相对来说,逆冲型地震通过断层滑动造成地壳缩短,走滑型地震通过断层滑动引起地壳的剪切破裂释放弹性应变能,而正断层型地震则通过断层滑动引起地壳拉伸。

这次地震接近7.0级,且深度相对较浅,极震区(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地震烈度最高可能达到9度,破坏性较强。根据现有地震波反演结果可知,这次地震可能会沿近南北向的发震断层——登么错断裂产生约40公里的地表破裂带,垂直升降位移可能会达到1米左右,造成地壳的东西向伸展。

《中国科学报》:历史上,日喀则地区正断层型地震震级情况如何?

徐锡伟:青藏高原中部、南部地区发育着大量近南北向正断层,相关地震频发,以震级介于6.5~7.0级之间的中强震为主。本次地震的震级是比较典型的正断层型地震。

《中国科学报》:近日,宁夏银川附近多次发生地震。请问二者有关系吗?

徐锡伟:日喀则6.8级地震与近日银川附近的多次地震具有完全不同的地震构造背景。前者发生在青藏高原地震区南部,反映出青藏高原南部在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下近东西向地壳局部伸展;后者发生在华北地震区西部,属于走滑型地震,反映出华北地区地壳在北东东向挤压作用下发生的剪切破裂。

潜在次生灾害须关注

《中国科学报》:6.8级地震之前,日喀则附近地区曾连续多年出现3.0级左右的地震。这与此次地震有何关联?

徐锡伟:根据古登堡-理查德定律,尽管在给定区域和时间内,震级和大于该震级地震总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我们尚无法判定此前的地震是否为此次地震的前震,也无法判定中小地震发生后,多长时间内会发生类似此次震级的强震。我们还没有掌握其中的规律,科学的认识水平仍比较局限,在科学布局、科学监测上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于青藏高原地区,应进一步提高台网监测密度,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中国科学报》:此次地震余震情况如何?

徐锡伟:截至1月7日18时,共记录到余震150次,其中3级以下余震131次、3级及以上余震19次。每次大地震发生后,总会伴随着较多余震,它实际上反映了地震断层错动后附近地壳变形的一个调整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震级逐渐衰减,频次也会减少。

正断层型地震发生强余震的概率相对较小,但依然需要关注。强余震可能导致危房倒塌,带来次生灾害。

《中国科学报》:地震频发的青藏高原,还有哪些区域需要关注?

徐锡伟:我们已经关注了一些地震危险区,比如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阿尔金断裂东段、东南部的嘉黎断裂带等。

这两条都是走滑型断裂带,特别是嘉黎断裂带,是“地震空区”,即历史上尚未记录曾发生过大地震或古地震。未来我们还要注意研究它的发展条件、表现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现象等。

此外,我一直倡导的是,要进一步开展活动断层填图,对曾经发生过大地震的地质断层遗迹进行研究,统计其复发规律并将古论今,推测活动断层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报》 (2025-01-0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开发纳米孔糖测序新策略 即将发射!SpaceX猎鹰火箭的竞争者上线
看这座国家太空实验室有多不一般 拥抱不确定性,把脉太空碎片演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