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化学》
原位原子分辨电子显微镜监测无限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形成
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利用原位原子分辨电子显微镜监测了无限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形成。8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
研究人员使用原位原子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导致SrFeO2.5转变为无限层SrFeO2的复杂的氧传导原子尺度机制。氧释放具有高度的各向异性,并受晶格重新取向控制,使快速扩散通道朝向出口对齐,这是由铁离子和氧离子的协同而又混乱的位移促进的。
伴随着氧的释放,FeOx多面体层的晶格灵活性促进了氧的三维到二维重构,采用了多个离散瞬态,遵循由最小能量消耗路径确定的顺序。类似的转变机制可能适用于与SrFeO2同构的铜酸盐和镍酸盐超导体。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617-7
《自然-细胞生物学》
核蛋白酶体在自噬受损过程中缓冲细胞质蛋白
英国剑桥大学David C. Rubinsztein研究团队提出,核蛋白酶体在自噬受损过程中能缓冲细胞质蛋白。8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
研究人员试图通过使用酵母筛选的可用数据,在自噬缺失的人类细胞中寻找负面的遗传相互作用,如合成致死性,以了解自噬紊乱细胞容易受到的细胞通路扰动。
这一研究表明,蛋白酶体和核孔复合物成分的损失会导致协同的存活率变化,类似于自噬缺失细胞中的合成适应度损失。这可以归因于在自噬缺陷期间蛋白质的细胞质到核的运输,以及随后这些以前的细胞质蛋白质被核蛋白酶体降解。由于亨廷顿氏病中的自噬和细胞质到核的运输都有缺陷,因此这些细胞更容易受到合成相互作用引起的蛋白质稳态紊乱的干扰。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4-01488-7
《中国科学报》 (2024-09-06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