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院院刊》
最后一次冰川消退以来的热带安第斯气候变化
美国布朗大学Boyang Zhao团队研究了最后一次冰川消退以来的热带安第斯气候变化。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对厄瓜多尔Laguna Llaviucu的沉积物岩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热带安第斯山脉近16800年来的高分辨率温度和水文气候记录。水文气候记录与亚马孙西部、安第斯山脉东部和中部的记录一致,表明了变化的夏季日照对南美夏季风强度的主要长期影响。温度记录显示,在冰期结束时,温度上升了约4°C,在全新世早期至中期气候保持稳定,自约6000年前以来,气温逐渐上升。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南极寒流逆转期一致的约1.5°C的冷反转。
这些数据记录了热带安第斯山脉在冰川消融期间的温度变化模式。该模式类似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温度变化,被认为是由大气温室气体的辐射作用力和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引起的海洋热输送变化所控制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320143121
《免疫》
新技术实现人类小胶质细胞吞噬体的无偏多组学分析
美国白头生物医学研究所Rudolf Jaenisch团队利用快速吞噬体分离技术实现对人类小胶质细胞吞噬体的无偏多组学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免疫》。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能够从不同体外条件下人类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小胶质细胞以及人脑活检样本中,快速分离出纯净且完整的吞噬体,进行无偏多组学分析。吞噬体的分析显示,小胶质细胞吞噬体能够感知其环境中的微小变化,且具有高度动态性。
研究人员检测到参与突触稳态调节或与脑部病理相关的蛋白质,并发现吞噬体是喹啉酸储存和代谢的部位,通过这一过程在细胞质中生成新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吞噬体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功能中的核心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巨噬细胞,其吞噬活动在大脑发育、稳态维持以及多种脑部病理中起着核心作用。然而,人们对于人类小胶质细胞吞噬体在稳态和病理条件下的组成、动态及功能的了解仍然有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4.07.019
《中国科学报》 (2024-08-23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