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朱慧慧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24-10-18
选择字号:
诺奖得主本杰明·李斯特:
科研取得成功的三个秘诀

■本报记者 李思辉 通讯员 朱慧慧

近日,2024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教授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在会议期间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专访。

本杰明·李斯特表示,202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人工智能(AI)预测蛋白质结构这一“革命性的发现”,“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他认为科学研究要取得成功,需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追随自己的热爱,不能“盲目坚持”。

以下是《中国科学报》与本杰明·李斯特的对话。

相信自己的智慧

《中国科学报》: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蛋白质科学的开创性贡献——用AI预测蛋白质结构。请问你对此怎么看?

本杰明·李斯特:其实,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周的采访中,我就预测了类似结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这些科学家确实解决了一个科学上的大问题,即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是生命的分子,决定了我们体内的所有功能,理解其三维结构是关键。这是科学界最大的问题之一。3位获奖科学家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我认为这是革命性的发现。

《中国科学报》:那你认为AI技术未来会对化学领域,尤其是对你研究的化学催化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本杰明·李斯特:实话实说,强大的AI将对我研究的领域产生多大影响,我目前还不知道。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影响可能很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有强大的预测工具提出新的化学反应器,而我们只需要去实现它。

但同时,我也必须强调一点——即便AI可能做很多事情,我们也不应该放弃自身的创造力。以我为例,我现在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期,或者说是更进一步的阶段。我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以此得出判断,而不是依靠由计算机得出的结果。

如果计算机向我展示了一些我想不到的东西,我会很兴奋,然后接着运用我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做更深入的事情。

总之,我认为AI可能会对化学领域的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我也正在进行一些相关的研究活动。

追随你的热爱

《中国科学报》:现在中国很多青少年都对科学感兴趣,希望长大当科学家,你对此怎么看?

本杰明·李斯特:这样的氛围,我真是太羡慕了,我应该来中国!

在欧洲,有这样梦想的年轻人已经减少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想成为经济学家、律师之类。中国有这么好的热爱科学的氛围,真是太棒了。我觉得应该让更多孩子了解科学的魅力,比如,科学研究能够让我们发现人类未曾见过的事物,让我们有能力创造新事物。其实,化学就有这样的魅力,这也是我热爱它的原因。

《中国科学报》:你对这些梦想成为科学家的青少年有什么建议吗?

本杰明·李斯特:我的建议始终如一,那就是追随你的热爱。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的生活,最好在工作中做你热爱的事情,这非常重要。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工作不再是工作,而是爱好,是你无论如何都想做的事情。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里——大约25年,我都是因为热爱而从事这份工作。如果你热爱的不是科学,而是艺术,那也这样去追求吧。

不要“盲目坚持”

《中国科学报》:2021年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原因之一是对一种名为“脯氨酸”的氨基酸的研究。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不太看好脯氨酸的催化有效性,几十年都没人研究它。在没有任何明确预期的情况下,你却坚持做这项“冷门”研究,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幸运,还是源于你对科学研究的某种坚持?

本杰明·李斯特:当然是靠坚持,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进入无人涉足的领域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当年,我也曾有几周时间感到困惑,晚上睡不好觉,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研究是不是仅仅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而已。这种感觉让人压力很大。但几周以后的一个早上,我发现我的实验成功了!我当时并没有想到20年后会得到诺奖。但我当时的一个感觉是,我可能会得到认可,可能会得到一份工作。这给了我信心。

《中国科学报》:所以从这次经历中你可以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本杰明·李斯特:坚持很重要,但也要保持平衡。盲目坚持可能导致一辈子都毫无成就,那样的坚持没有意义。你应该明白,当一个想法行不通时,没关系,你可以尝试走另一条路。

《中国科学报》 (2024-10-1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