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春
今年9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院士队伍建设的关心关切,也为院士队伍更好服务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了遵循。
作为2021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在主动承担国家急难险重科研任务、解决重大原创科学问题、以身作则净化学术环境、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不断做出新的努力。
首先,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投身国家科技事业。
两院院士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院士称号不仅意味着鲜花与掌声,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作为新当选院士,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心系人民、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在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领域寻找创新点,破解“卡脖子”问题,作出更多重大战略性和原创性贡献。
未来,我们团队将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前瞻布局类脑智能”的战略部署,致力于发展类脑忆阻器、全息光存储等新型电学/光学存储材料与技术,解决其在材料设计、性能优化及器件集成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研制类脑神经网络,实现超高密度存储。
其次,发挥引领作用,着力集聚人才振兴东北。
当前,国家正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并提出推进“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我所在的长春也处于国家“3+N”战略布局中。作为东北籍的院士,我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作用,结合东北优势特色领域,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和大型科研设施落地东北。特别是在我较为熟悉的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积极谋划,推动建立集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创新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做出应有努力。
再次,推动科学普及,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主要来自科普教育。当前,我国科普团队还不够强大,开展科普工作的高水平人才数量不多。作为院士,要自觉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探索将前沿科学成果、深奥科学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科普资源的有效方式,促进创新科研成果为科普工作赋能。
最后,立足本职工作,着力建设一流师范大学。
师范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作为院士,同时也是东北师大的校长,我将心怀“国之大者”,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育人是大学的根本,我们将秉持“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注重由知识形态向问题形态、方法形态、教育形态有效转化,强调演绎、归纳并重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的意识、能力和习惯,造就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推动东北师大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中国科学报》 (2022-11-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