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3 6:27:8
一些引发争论的生物技术

加拿大导演文森佐·纳塔利执导的惊悚科幻片《人兽杂交》海报


 
美人鱼、牛头怪、人首蛇身的女娲、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自远古以来,人们对人兽混合体就充满了想象。图为埃及孟菲斯的狮身人面像。
 
 
试管婴儿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哺乳动物体外受精进行了多项研究,奠定了体外受精的理论基础。从1960年开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对人类体外受精进行研究。1978年,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乔伊·布朗的诞生,引发全球关注和争议。
 
伦理学界认为,试管婴儿会动摇包括婚姻、家庭、道德和伦理观念等人类文明的最基本结构。宗教界认为,人类的繁衍是上帝控制的,不能让人来操纵。
 
克隆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克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利”(Dolly),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自此,克隆马、克隆牛、克隆猪、克隆鼠、克隆兔、克隆猫、克隆狗等相继出生。世界舆论为之哗然,这是生命的福音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对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两种目的不同的克隆研究,该怎样区别对待?
 
基因测序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基因测序引发了新的伦理争议:个人自身基因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能否保证?人们工作上学就业会否遭遇基因歧视?基因资源流失怎么办?有科学家建议,应该由联合国牵头制定基因研究的科学伦理规范。
 
胚胎干细胞
 
美日两个科研小组于2007年11月20日同时发布各自的干细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从而有望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争议。胚胎干细胞研究目的,是通过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利用干细胞分化成各类组织、器官的能力,来医治人类各种疾病。但却要通过毁掉胚胎的方式提取干细胞,这让人类陷入了一个“罪责的怪圈”。而这次科研成果,则巧妙避开了破坏胚胎生命的“雷区”,最终将平息围绕胚胎的伦理争议。有论者认为,这既是人类科研的胜利,也是对人类基本伦理的维护。
 
(本报记者综合整理)
 
《科学时报》 (2011-08-03 A3 深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