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着墨中日科教合作大文章 |
——访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岩本爱吉 |
□吴昊
1月27日,北京国谊宾馆,一位日本科学家,虽年近花甲却精神矍铄,并微笑着自称往返中国的次数不计其数。
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2010年度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日本厚生劳动省艾滋病动向委员会委员长、原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院长及日本艾滋病学会理事长岩本爱吉教授。
当之无愧的获奖者
“岩本教授是享有盛誉的国际知名学者。他曾证明了在日本流行的艾滋病毒具有特殊变异性,在该领域学术成就突出。”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交流合作处李明博士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据了解,岩本爱吉于197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科,之后一直在内科感染症和微生物学领域从事基础和临床研究。
岩本爱吉真正与中国结缘,是在2003年SARS病毒大暴发之后。当时,他冒着风险多次访问中国,并通过中国科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亚洲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结识了现任卫生部部长、中科院原副院长陈竺院士等中国学者。
此后频繁的学术接触让岩本爱吉认识到,在亚洲进行传染病研究不能没有中国这个大国的参与。对于像非典、艾滋病、禽流感等这些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中日科研单位必须联手。
“而这种合作需要选择具有同等科研能力的研究机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中国科学院有特别优秀的科研团队。”岩本教授这样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多方奔走,几经波折。2005年4月,岩本爱吉终于促成中国科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之间的合作协议。
很短时间内,岩本爱吉帮助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两个中日联合实验室,并促使日本政府给予了较大的经费投入。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广泛地开展了与中国各医院、疾控中心的合作研究。
对于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来说,在日本,他需要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要与年轻的同事一起开展研究;在中国,他不但需要选派日方研究人员常驻北京,还需定期考察研究工作的进展。
近5年来,作为中日传染病合作研究项目的日方总负责人,岩本爱吉每月至少一次利用短暂的周末往来于东京和北京。
“他不辞辛苦,为增进中日两国分子医学研究领域的协同发展竭尽全力。为推动两国在肝炎、艾滋病防治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中科院北京生科院副院长高福如此评价,“这次岩本教授获得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奖是众望所归。”
共同携手病毒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岩本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及生物物理所分别建立了分子免疫学与分子微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和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联合实验室。
而我国科技部和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将其列为中日两国政府级合作项目。这标志着中日两国科学家在合作开展病毒研究的历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为了协调中日双方合作中的日常事务,东京大学还专门在北京为中日联合实验室设立了“北京事务所”。
与此同时,5名日本研究人员被选派长期驻守北京,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生物物理所的科学家一起开展传染病研究。
高福告诉记者,这种合作无疑可以实现双赢。例如,中方所需的病例资料可以从合作的东京大学临床医院获取;同时,东京大学也可以更多地将研究区域化,而并非只限于本土。
双赢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了岩本爱吉的认同。
“生物物理所拥有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荧光显微图像系统、细胞培养室等科研设备,并且在结构生物学方面特色明显;而微生物所除了拥有自己的研究优势外,东京大学还可通过它与北京的3家医院进行合作。”岩本爱吉曾这样对记者表示。
几年来,中日联合实验室硕果累累。它们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等相关科技项目25项,累计获得项目经费支持22527.4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此外,联合实验室不仅在致病病原体的机理研究上有理论性的突破,而且还为开发寻找新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40余篇高水平论文在《科学》、《自然—纳米技术》等杂志发表。
除了科研成果外,实验室建设也不逞多让。2005~2010年,日方实际在华投资超过1.5亿元人民币,极大地提高了中科院在该领域的基础实力。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岩本教授功不可没。
基于两个联合实验室的有效运作和突出成就,中科院微生物所和生物物理所分别被科技部评为3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之一。
中日联合实验室携手病毒研究的模式,是中日科技合作中的一个新亮点。
中日合作前景无限
目前,中国科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已经开展了第二期中日联合实验室合作,该合作为期5年,中日双方将在新发与突发病原微生物及相关领域继续开展研究。
而中方的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日方的认可。被选派在生物物理所工作的东京大学教授松田善卫曾告诉记者,中国的HIV研究水平已与美国和日本相差不多,而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相比也并不逊色。
除了与中科院层面上的合作研究外,岩本教授还让我们看到了中日科技合作的广阔前景。
据悉,岩本爱吉教授一直与我国国家及地方疾病控制中心、各家医院等单位,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有着密切联系。旨在带动两国科学家共同努力,为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作贡献。
为了能广泛交流疾病的防控经验,岩本教授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2010年8月,他与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赵尚德、云南省疾控中心李洪等从昆明启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历时一周,行程2500公里,最后到达香格里拉。
岩本爱吉一行访问了当地多个疾控中心。他就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等问题为地方上提供了大量宝贵意见,受到了各中心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此举极大地带动了基层地区业务水平的提升。
“此外,岩本爱吉教授还非常重视对中国青年人才的培养。”李明告诉记者。
自2005年以来,岩本教授多次要求联合实验室中的日本科研人员对中国学生和技术人员进行积极培训。5年来,中日联合实验室一共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共20余名。
不仅如此,岩本爱吉还邀请了多名中国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到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访问,通过合作研究等方式进行培养。
在促进中日科技交流上,岩本教授并不仅局限于科研人员内部。在忙碌的中国之行中,他还常抽时间积极参加科普日活动。
岩本爱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中国青少年宣传普及传染病传播方式和防控对策的科普宣传,曾受到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等的关注和报道。
这些科技交流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日两国的科技交流。而这位实至名归的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既是中日两国30年科技合作的缩影,也将激励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后来人。
《科学时报》 (2011-1-28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