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
不是第一次拜读莱斯特·R·布朗先生的作品,却是第一次为其新书的中文版作序,深感荣幸。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邀请,让我有机会以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身份,为各位关心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读者介绍和推荐这本《B模式4.0》。我们的团队也结合中国情况,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在每一章末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布朗先生的每一次大作出版都影响深远,他的战略眼光影响着整个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思想方向:1995年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争论,也前瞻性地为中国敲响了人口与粮食危机的警钟;2001年出版的《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被称赞为“一出版就成为经典”,首次提出将经济作为生态的子系统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2003年的《B模式》首版发行,反思西方基于“化石燃料、以汽车为中心以及一次性经济”的传统方式,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将生态和环境纳入到经济体系来考量的B模式。
《B模式》从出版到如今,内容也是与时俱进的。可以看到,4.0版已正式将“稳定气候”作为任务之一,并集中阐述了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以及增加森林碳汇等问题。B模式的“稳定气候、稳定人口、消除贫困、恢复生态”四项主要内容,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传统工作内容主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但我们在实施生态保护的过程中,也关注物种栖息地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存状况并帮助发展替代生计。因为只有他们的生活好了,人口稳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才会真正有成效;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对于保护工作影响重大,我们也致力于提高公众及决策制定者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我们不仅关注和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还和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案,帮助自然系统和社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倡导公众参与和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地球人知道了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其后果就是增加粮食和水的危机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发展问题,各利益相关方在此问题上承担着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因为在发展问题上,发达国家确实长期输出了其“高碳”的生产模式和生活理念。2008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曾指出,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至少需要5个地球的资源供应和废物吸纳能力才能够支撑!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减少人类生态足迹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同等重要。
WWF于2008年年初正式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行动”,以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解决方案为核心,探索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非传统”的发展模式。项目执行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从承诺碳强度减排目标到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及众多节能减排的举措,中国政府已经坚定地站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前线。人口政策和扶贫计划是一贯的国家策略,恢复生态的工作也都已经启动。当然,我们还看到,人口基数大、被西方模式拖曳甚久的中国,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挑战。此时就更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10年的“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仅中国就有34个城市正式加入,而2009年还只有3个。这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动员还来得及”的希望。
地球是美丽的,地球也是脆弱的。我们都有责任为地球做点有意义的事。
保护地球,有我一个。请加入我们的行列,从阅读《B模式》开始。
(本文作者为WWF“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中国项目主任)
《科学时报》 (2010-7-1 B1 读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