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克铨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2 20:50:34
医学教育亟待回归名校文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陈克铨
 
春节期间闲谈之中,听到了不少医患间的矛盾,不胜感慨。现在是医生不好当,病人一肚子气。回顾我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的本科学习和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近50年的学习与工作,觉得这个问题与近10多年来医学教育的失误有关。
 
违背医学教育规律,
 
培养不出好医生
 
我国曾经至少有两所医学院的办学是成功的,她们的毕业文凭是为美国等国家认可的。上海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老院长颜福庆在创办时就坚持“医院和医学院是鱼水关系,没有教学医院的医学院是办不成的”,“所有医学生必须去卫生事务所实习”,以“为人群服务”为宗旨,以“正谊明道、严谨厚实”为校训,强调“德医双馨”,1956年我国首次评定一级教授时,她占有16位,为全国医学院校之最。有着93年历史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办学目标是“建立一个与欧洲、美洲同样好的医学院……装备高水平的教学医院和护士学校”,坚持“三基三严”、“以病人为中心”,她的两院院士最高时曾占全国医学界的1/4。然而,2000年开始的大学合并,将当时卫生部直属的11所医科大学,除掉北京协和医学院仍归属卫生部,中国医科大学划给辽宁省(但二者都拿不到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教育经费)外,其他的全部并到综合性大学里去了,上述医学教育的办学规律丢掉了,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改成了综合性大学的附属医院,原来医学院的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学等专业,改成了与医学院并列的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以致原先那种教学、医疗、科研的有机结合被打乱了,以前经常举行的基础临床研讨会绝大部分都取消了,医学生收获最大的临床解剖讨论会也很少了。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毕业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欠缺,对疾病的诊治水平低,满足不了患者对医生的期望。
 
形式主义、形而上学贻误教学
 
劳民伤财甚至弄虚作假的“教学评估”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典型。还有对“科研型大学”的曲解和误导,也带来了严重后果。长期以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即原北京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美其名曰,发挥研究院办学校的优势,实际上,一个医学科学院就不容易管好,哪里还顾得上研究教学问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总是问题成堆:教学经费太少,教师编制不足,教学设备老化,教学管理行政化;基础学科教师的菜篮子钱得不到保证,临床教学不设教研室。再说,现在不少医学院教学和科研的矛盾突出,为了符合晋升条件,教师不得不把科研当做硬任务,而对教学只好应付,以往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试讲制度”取消了,许多人干脆不愿意搞教学。
 
其实,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大学的诸多功能中,教学始终应该是首位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学素质,大学应该搞科研,大学科研水平的高低,不仅是大学质量的体现,而且是国力的依托,但是绝不能影响教学。还有,这些年来,医学院校的师资质量普遍下降,新聘任的教师许多是没有授课经验的博士生、硕士生。照此下去,教育质量怎能不下滑?从这些学校刚毕业出去的医学生,一旦直接面对疾病、面对病人,心理上怎能不紧张、不空虚?
 
行政化、官本位是问题要害
 
行政化、官本位的特点在于“权力至上”。学校里总有一些人渴求着当上个领导,当了领导就千方百计保住乌纱帽,对上讨欢心,不敢说真话,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做教学的实事;对下划圈子,任人唯亲,绝不任用有思想、有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不学习国内外成功的办学经验,不研究怎样去办好学校,却擅长拉关系,钻空子。有的学校没有一个博士点,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有的“专家”拎出去一皮包现金,带回来“重大课题基金”。校风不正、学风不正,堂堂的大学学府竟不讲道德诚信!校务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形同虚设,反正是“校长负责制”(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上面”任命的,即使副校长在校长办公会上有不同意见,也不去理会;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以个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本”,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自然上不去。近几年来,执业医师考试的及格率年年下滑,不得不降低及格线,令人忧虑。
 
金钱至上,利益驱动是问题的实质
 
这些年来,为了经济效益,差不多每个大学都扩大招生人数,收取大量“赞助费”,以致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更显得枯竭。师资不足,工作量超负荷;小班教学改为大班上课,实习改为示教;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解剖学实习缺少尸体,以多媒体课件代替;苦熬到毕业,又很难找到工作。据统计,历来在世界上热门的临床医学,其毕业生去年在我国竟是失业率最高的前5名之一;一些愿意回到家乡县医院的,没有关系或者没有赞助费也进不去!跨入医院大门的,又被上级医生甚至临床老师的“灰色收入”所困惑,乃至“被熏陶”入伍。一到周末,那些有点知名度的医生是很难找到的,他们都被外院、外地请走了,或会诊或做手术,来去匆匆,风尘仆仆,自己也很累,哪里还有时间照顾自己管辖的病人、研究解决疑难杂症?比对一下当年上海医学院入学时的规定:如果你想毕业后个体开业的,我劝你离开上医。最近,我们走访了几位上医毕业的名医学长,他们行医60年来,没有收过一次“红包”,甚至,到学生所在单位去会诊、帮助开展手术,学生根据“按劳取酬”给的劳务费也不收——“我是为小儿外科事业而来的”。看来,今天的医学教育最缺失的就是名校文化了。
 
现在的医生真难当
 
医生也是社会的一员。大医院的住院医生要24小时值班,进了病房,不可能有“八小时工作制”,一切服从病人的需要;轮到门诊,病人太多,各级医生常常拖到12点以后,甚至下午一两点才能下班去吃饭,顾不上和病人说更多的话、作较详细的解释,责任重大而工资与其他行业一样;病人呢,有的是头一天下午开始排队,熬一个通宵,好不容易挂上了号,五六分钟或者10分钟、8分钟就被打发掉,只要不小心碰出点火花,能不着火吗?弄不好,医生护士挨打挨骂,就不在少数了,更有的,告上法庭,“医疗事故”、“赔偿”;看病时,医生不算提心吊胆,也该小心谨慎,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做!于是,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费用攀升。本来,医生和病人应该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该为战胜病魔共同努力的,眼下却成了对立的双方,许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也因此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对照当年,我们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一位同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新疆建设兵团,那里生活条件艰苦,医疗设备简陋,甚至还带着不小的政治压力,但是并没有感到医生难当,也没有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与病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结果医院越办越好,他不仅入了党,还当上了院长、党委书记。区别在哪里?一是医学教学质量,他不仅业务技术质量高,而且思想道德素养高;二是社会风尚,今天的许多人,不是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而是处处要争自己的“权益”,甚至不惜丢弃一个人的道德诚信。显然,这不仅仅是医学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了。
 
着力构建有利于医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培养的是全心全意为自然人服务的人,不仅仅是病人,其毕业生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厚的人文知识、扎实的医术功底,因此,医学教育学制长、成本高、实践性强。医学科学涵盖了医学、公共卫生学、药学、护理学和相关的人文科学,彼此密不可分,医学院与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更是一个统一体;办好一所医学院校需要数十年的积淀。所以,应该认真总结十年并校的教训,研讨卫生部原11所直属院校的校园文化,参考国内外成功的办学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我国的医学教育。
 
第一,医学院校不要按市场经济办学,附属医院要坚持公益性质。第二,取消医学科学所属各组分内的行政级别,医学院承担的教学、医疗、公共卫生、科研任务,按其功能,分别归口到相关的政府行政部门领导,在其内部按功能属性协调运作。第三,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办医学院,不搞一种模式;公立医学院应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允许成立董事会,广泛吸纳海内外资金办学;鼓励民办,但是民办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应为公益慈善事业。第四,院校长由医学教育家担任,由专家委员会决定院校长人选,实行专家治校;附属医院归属于医学院,而不是综合性大学。第五,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校应有相对独立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允许试点,重新再办独立的医科大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首先是办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砸掉影响和障碍科学发展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体化,同时再选择上海医科大学独立办学。第六,独立的医科大学要准确定位,目标就是重建国际一流,早在建校之初,这两所学校的毕业文凭就是为美国等国家认可的!要像发展我国航天事业那样,开始给她们以特殊(主要是政策上和经费上)的扶持,让教育家办大学,让各级行政领导为学术服务,弘扬其名校文化,聘用最好的师资,招收有志于我国医学腾飞的最好的学生,按照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杰出的医疗医学教育和医药生命科学研究的人才。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是人的生命所托,关系到民族的生活、生存和发展,因而,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每一个人。21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权利、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科学时报》 (2010-3-3 A2 每周聚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