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黄辛 陆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2 20:50:34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冯晓源:
医学教育现状一个字:“乱”
——建立统一的国家医学教育和医师培训制度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黄辛 实习生 陆洋
 
近10年来,中国的医学教育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医学教育制度五花八门,四、五、七、八学年制度各领风骚;医学院招收人数越来越多;高学历医师却不会拿手术刀;医生只会看自己科室的病,遇到夹杂症多病患就犯难……
 
中国的医学教育怎么了?就此,《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冯晓源。关于这个主题,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好问题;而他的回答也很简洁,一个字:“乱”。
 
何谓“乱”
 
冯晓源解释道:“现在中国医学教育就像战国时期,很多的医学教育制度共存,算一算,仅教育学年制度就有四、五、七、八学年制,这些制度本身都存在着制度缺陷,可想而知,这么乱的情况下不可能把医学教育搞好。”
 
冯晓源拿上海最近刚出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举了个例子。该制度将把上海应届医学毕业生中想留在当地医院的,分配到上海36家作为培养基地的医院,作为住院医师在临床岗位上轮转3年。这3年中,学生将不与医院签订用人协议,等培养结束后再找工作。为配合这项制度,上海市各家医院一律停止招聘。冯晓源说:“这是个非常好的制度,也是势在必行的医师培训通道。但是如果一个上海毕业生到南京医院工作拿到了医师资格证,那么他回上海后,是否认可他的证书,还是要继续参加培训,这就是个问题。制度的不统一会产生很多问题,归根结底,住院医师的培养制度应由国家统一制定。”
 
基本制度不能变
 
“现在的中国医学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是改复杂,而是改简单。国家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医学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必须涵盖在校教育和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使我们医师培养制度成为完整的体系,使整个中国医学教育都有制度可寻,有法可依,而不是各起炉灶。”冯晓源认为。也许有些人会说:中国那么大,每个地方的医学教育和医学条件都不同,不可能用一个办法解决所有问题。冯晓源表示:“这点我十分认同,但是基本制度不能变,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可以再建立全科医生和不同水平的专科医生的培养办法;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有一个合格医师的进入门槛,而这个门槛是国家统一的。例如美国在医师考试的难度、方法等方面一直都有变化,但这么多年来基本制度始终不变。”
 
医学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面对现在中国的医学教育现状,冯晓源认为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对此他也提出了个人的几项建议。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现代医学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医学院学生在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十分有限,医生又是个专业性十分强的职业,需要不断补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完善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促进医学整合式教育。现在医学教育大多是以学科分类。这就导致了基础和临床分离,学科之间互相不通气,老师各自授课,很多高学历的医师不会用刀,空有一身理论。但其实很多发病过程是相通的。要尽早使学生接触临床。然后他们会发现,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有很大区别。
 
实习安排在学年制外更为合适。现在我国大多数实习统一安排在学年制内,而美国是学生在毕业后第一年,若立志成为医生,则自己申请去医院实习。冯晓源表示,在校作为学生实习和出校后作为职业学习的动力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志不在医生,对于他们来说在校实习是不重要的,也许会马虎过关;但是毕业后申请医院实习的学生肯定立志做医生,所以那段实习经历会更为珍贵和有效果。
 
在冯晓源带领下,以上一些想法已经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逐步付诸于实践,效果也很显著。
 
《科学时报》 (2010-3-3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