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谈庆明: |
|
架起纯科学和工程之间的桥梁 |
|
钱先生1947年回国时,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作《工程和工程科学》的报告。他说,原子弹和雷达为盟方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仅短短数年,研究人员把基础物理学的新发现通过实用工程,制造成战争武器予以成功应用。因此,纯科学家和从事实用工作的工程师之间应密切合作。这其中,产生了新的职业,即工程研究者或工程科学家,架起纯科学和工程之间的桥梁。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钱先生1947年一回国,就呼吁高校的教授和学子们要重视和投身工程科学实验。
回国之初,钱先生曾想建一个工程科学研究所,不仅仅有传统的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还包含多个新学科。如基础力学与量子力学或统计力学的结合,也就是微观和宏观的结合。宏观问题解决不了,则去微观层次找答案。再如,化学流体力学这一学科是促使我1956年大学一毕业就到力学所工作的根本原因。因为我的老师林红生先生当时接受了钱先生的任务,开辟一个新的学科,即把力学与化学反应结合起来。林先生让我写了这方面的论文。不久,我就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钱先生交代,要改造化工与力学关系研究。本来想考研究生的我,受到鼓舞,放弃了研究生考试,直接到了力学所。
钱先生与冶金权威叶渚沛先生经常谈得非常投机,两人的想法很一致。他们试图改造整个化工冶金工业。但1958年“大跃进”之后,这个梦没能实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钱先生曾在一个报告中指出,用火箭喷射出的高温速流注入钢水搅拌,有可能产生具有新功能的物质。这一创意在5到10年后即在美国和日本形成了一种新兴工艺。可见钱先生的远见卓识!
与此同时,钱先生还在力学所筹建自动化研究组。这个研究方向很快被列入1956年的《国家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且在国家6项紧急措施中很快升级,成为自动化研究所。他认为,所有的产业部门都将实现自动控制。
除此之外,钱先生还十分关注经济的优化、交通的优化。这些优化的思想与系统科学是一脉相承的。
随后,钱先生又创建了工程科学研究所。他亲自担任物理力学学科组组长,我也在这个组工作。当时人才匮乏,研究所招了北大物理系和化学系的几个学生。他对我们说:“我带你们不讲课,我有一本英文版的美国物理学讲义,我们分工。有人讲第一章,有人讲第二章。”在课程教学中,他每个礼拜都亲自参加讲课,持续几年从不间断。尽管他在五院的工作非常忙,可讲课那天,他肯定来,一边听,一边指导。
一年后,他说,现在行了。这本书你们弄明白了。你们可以去看一些新文献,希望在原来讲义的基础上,再编出中文版的。这件事后来由崔继平帮助完成。1958年,中科大建立后连续培养了4届物理学毕业生,相当好的一部分学生都进入力学所,并成立了非常完整的物理力学研究室,规模达到了四五十人之多。这个学科是他最钟爱的学科,先后开展了高温气体、高压固体等前瞻性研究工作。
在创建力学所的同时,1956年,钱先生担任了《国家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综合组组长。在规划中他提出了6项紧急措施。在这一基础之上,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相关研究所。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几个研究所对国家极为重要。其时,他还亲自写信给美国的两位专家,其中一位便是郭永怀。他知道,要发展工程科学一定要请大师回国。他们回国不仅是写文章,而是利用科学规律解决国家的实际技术问题。
钱先生创建力学所时,中央任命他做五院院长。他边指导火箭导弹的研制,边动员中国科学院的力量进行协作。两个方面的关系,他处理得有条不紊。如关于火箭技术的发展,第一期、第二期是固体火箭,技术相对成熟,由五院负责。他要求中国科学院研究第三期的工作,力学所则解决液体燃料稳定性燃烧的问题,化学所与力学所的怀柔分部研制新的液体燃料。他把中国科学院的力量组织起来,主要从事前瞻性工作。1959年6月14日,他在一份意见书上建议,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配合国防部的研究设计单位进行火箭技术的探索性研究。(本报记者 王静/整理)
《科学时报》 (2010-11-12 A2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