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朱广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13 6:39:42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解读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00万新生命验证非凡科学成就
 
□本报记者 朱广清
 
“现在,我正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堂开会。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试管婴儿之父’——英国人罗伯特·爱德华兹……”10月5日,记者如约拨通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的电话,他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中国/卡罗林斯卡第四届医学论坛。
 
“一项影响历史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现年85岁的爱德华兹的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开创性的工作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成熟于70年代,现在已被广泛应用;这项成果对克隆动物、干细胞研究、人造生命以及转化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高福称,“这是一项影响历史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这项成果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均非常深远。”
 
高福这样阐述从试管婴儿到人造生命的科研进展与技术路线:试管婴儿的成功,使人们意识到,体外操作生殖细胞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已经成熟到几乎所有的妇科医院都可以做,这才导致去除卵细胞核技术、移植体细胞核进入去核后的卵细胞克隆技术,代孕技术等,亦即试管婴儿所有的技术得以成功实施;至于人造生命研究,是克隆移植核和去核细胞技术的结合,彼此联系密切。
 
几十年间曾遭各种质疑与抨击
 
今天,全世界至少有10%的夫妇为不育症所困扰,而世界范围内出生的试管婴儿已达400多万名。诺贝尔奖委员会用了32年时间才最终确定这项意义深远的科学成就。
 
高福认为,此项诺奖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一个体重2700克的健康女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来到这个世界。她的出生震动了全世界,迎接她的有热烈的欢呼,也有巨大的恐惧。
 
据说,爱德华兹的研究曾引发激烈的伦理道德争议,宗教界、伦理学家和科学家纷纷对此提出质疑,其中“基因之父”、1962年诺奖得主詹姆斯·沃森也对爱德华兹的研究大加指责,认为研究体外受精将使“屠杀婴儿成为必要”。
 
1971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做出不再资助体外受精实验的决定。由此,这项研究全靠私人帮助,爱德华兹才得以在剑桥大学附近建立体外受精诊所(IVF);而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发挥了作用——《每日镜报》记者帮了大忙,帮助寻找基金会。
 
超前的研究与“迟到”的遗憾
 
“有人这样评价爱德华兹:‘他绝对超前于他的时代’,然而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迟到’的诺奖。”
 
高福认为,诺奖的成果有待时间检验。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能够健康生活并生育,且生出的孩子健康,这有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他强调,作为试管婴儿,健康可生育非常重要。
 
高福说,早在1958年,爱德华兹已开始研究体外培养卵子,然而他本人不是医生,亦未经过医学训练,大学本科专业是农业与动物学;攻读博士时,其研究方向是遗传学,因此他要做人体实验,必须有妇产科专家合作。
 
“爱德华兹的合作者是妇产科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他们是在1968年‘英国授精学会年会’上认识的。此前,爱德华兹找过许多人表达合作意愿,但他们不愿与他合作。斯特普托于1984年74岁时逝世。否则他应和爱德华兹共享诺奖。由此,人们认为这项奖‘迟到’得有点遗憾。”
 
“爱德华兹是个非常谦逊的典型的英国绅士。这样大的贡献,他没有被女王授勋,有人认为这对他不公平,然而他坦然对之。”
 
有关克隆人的研究,爱德华兹2004年访问中国时表示反对。他认为这项技术仍不成熟、失败率高、容易造出怪物,伦理问题有可能更大。他说值得思考的是,人类能否接受与自己的克隆物一起生活。
 
“像发生的所有大事一样,欧洲人对诺奖颁奖这一盛事很平静。”高福描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前的情景: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堂聚集了许多记者和一些关心人士(主要是学生);接着,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宣布评奖结果。次日清晨,我们在诺贝尔奖堂门口看到了用瑞典文印刷的授奖人及其工作简介,还有自然受精与人工授精示意图。”
 
高福强调,我们国家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样一种平常心态对待诺奖。
 
高福认为,我国试管婴儿工作起步不晚,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于1988年在北京诞生,距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只有10年。从爱德华兹潜心研究体外培养卵细胞和人工授精直到试管婴儿诞生,我国还在“文革”期间,然而我国在这项技术赶超世界水平上还是相当好的。
 
《科学时报》 (2010-10-13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