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和英国卡迪夫大学,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引才计划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地质学会会刊》。敬嵩为论文第一作者,李伟为通讯作者。
作为最具破坏力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海底滑坡能够破坏海底地形、搬运大量海底沉积物,形成致灾性的滑坡海啸。然而,受限于数据精度和样本数量,先前研究对海底滑坡体本身的不稳定性和再活化过程以及其致灾潜力仍然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利用挪威沿岸大陆边缘Storegga海底滑坡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多道地震数据,发现了多个在沉积后反复失稳并发生再活化的海底滑坡体。研究表明,海底滑坡体的再活化过程受到内部固结程度与外部侵蚀作用的双重控制。其中,未固结滑坡体的再活化过程表现为内部结构的显著变形,而非均质固结滑坡体的再活化过程则会破坏上覆地层,形成浅表层破裂,从而导致海底再次失稳。
该项研究工作不仅证实了先存海底滑坡体能够造成海底的长期不稳定性,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其再次活化过程的识别特征和控制机制,为全球海底不稳定性研究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0/B36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