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永宏等 来源:《环境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2023/7/4 14:36:40
选择字号:
洞庭湖湿地水鸟栖息地保护和修复研究获新进展

 

湿地是水鸟的重要栖息地,水鸟则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器”。洞庭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全球重要越冬地,但有关变化水情下洞庭湖湿地水鸟栖息地分布动态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欠缺。

为探究洞庭湖不同水文情势下的栖息地时空动态,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建议,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谢永宏科研团队以洞庭湖湿地越冬水鸟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面调查、遥感反演、物种分布模型模拟等方法,基于三个连续但水情差异较大的越冬期环境数据和越冬水鸟分布数据,对三种典型水鸟类群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模拟分析。

6月27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结果表明,草洲面积、水体面积和距水源距离是影响越冬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关键环境变量。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空间格局在不同水文情势、水鸟类群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正常退水情况下,食草-块茎类水鸟和食无脊椎动物类水鸟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大,而提前退水情况下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小。食鱼-食杂类水鸟在推迟退水情况下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大。总体而言,食无脊椎动物类水鸟的栖息地受水情变化影响最大。

谢永宏研究员团队成员在开展洞庭湖越冬水鸟调查。张聘杨 供图

基于适宜栖息地在不同水情下的空间变化,该研究还识别了各类群水鸟栖息地的关键保护区域和潜在修复区域。其中,食草-块茎类水鸟的关键保护区域面积最大,食无脊椎动物类的潜在修复区域面积大于其关键保护区域面积,表明该类群水鸟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研究结果还表明了近年来东洞庭湖实施的三处栖息地修复工程(大西湖、丁字堤及蒸钵湖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性。基于关键保护区域的栖息地特征,本研究提出了有利于三种水鸟类群保护的最佳淹水时间(自9月1日起)分别为食草-块茎类52±7天、食无脊椎动物类68±18天、食鱼-食杂类132±22天。因此,洞庭湖10月中旬开始逐渐退水将对越冬水鸟栖息地最为有利。

据介绍,本研究可用于指导洞庭湖水鸟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实践,并强调了在高度动态的湿地中开展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栖息地在不同水情条件下的时空变化。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与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昊昊 张娉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3.118451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