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兴国等 来源:《全球变化生物学》 发布时间:2022/5/23 13:24:52
选择字号:
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韩兴国团队与合作者在《全球变化生物学》上发表了关于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及其机制方面的新进展。基于米曼氏方程进行数据模拟,研究人员发现在假定底物浓度不随温度变化的前提下,酶促反应的Q10与底物浓度对数遵循逻辑斯蒂函数非线性变化,但这种变化趋势需要底物浓度范围足够大才能展现。

Q10是全球碳循环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证明,底物质量控制有机质分解的内在温度敏感性,而环境因子(如物理保护和矿物吸附等)会通过降低底物浓度来减弱有机质分解的表观温度敏感性。但目前对于Q10的抑制作用还未被量化。

研究人员通过对内蒙古第四纪古土壤序列(距今500 - 6900年)的物理保护、化学组成等进行分析,发现其碳可利用性随土壤年龄快速下降。室内培养实验发现Q10随土壤年龄呈现非线性下降,直至1150年之后Q10保持不变。此外,层次分割结果表明碳可利用性是导致Q10随土壤年龄非线性下降最主要的解释变量,且碳可利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土壤有机质的物理保护和矿物吸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主成分分析整合出一个碳可利用性指数并重现了理论模拟中Q10和底物浓度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微生物接种和13C-葡萄糖添加实验也进一步证明,物理保护和矿物吸附作用导致的碳可利用性的降低抑制了Q10。但另外一项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现代土壤中Q10随活化能指数增长,这表明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只有在底物有效性相对较高时才会调控Q10

该研究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依赖于底物浓度的范围,只有当底物浓度超过临界值时,底物质量会成为Q10的主要控制因子。研究为当前关于土壤温度敏感性报道的相关争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来源:中国科学报 田瑞颖)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gcb.1618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