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发现,在亚洲某些地区,自我报告对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度更高的人,未来消费野生动物制品的可能性最高降低了24%。这些发现表明,正确传达疾病风险,尤其是与消费野生动物有关的风险,对遏制传染性疾病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可能有双重好处。9月6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生态与演化》。
在全球各地,人们往往会出于传统或文化目的消费野生动物及产品,并可能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甚至导致病原体从野生动物传至人类。因此科学家认为,有必要降低人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
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Robin Naidoo和同事在2020年3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对日本、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5000人进行了调研,受访者平均年龄为39岁,53%为男性。研究人员询问了受访者自己及认识的人是否在过去1年里消费过野生动物产品、疫情是否改变了他们的消费模式,以及未来有多大可能在传统生鲜市场采购野生动物制品。
研究人员分析了受访者自我报告的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知情程度和忧虑,以及其他社会人口学变量,以了解这些因素是否影响了人们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在这些地区,对新冠肺炎认识程度最高的一类受访者,未来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可能性比其他人低11%~24%。但也有例外,如越南(这些受访者更有可能增加消费)和缅甸(人们表示未来购买的可能性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如何降低人们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十分复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有各种各样消费的动机和需求。该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动物消费相关的疾病风险公共教育,可能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公共健康都有好处。(来源:中国科学报 鲁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1-01546-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