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鑫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教授Jin-Yi Yu在两类中部型El Niño的生成机制和未来变化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7月15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王鑫团队的前期工作指出,两类中部型El Niño有着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气候影响也完全不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两类中部型El Niño有着完全不同的触发机制,其中CP-I El Niño主要和澳大利亚季风有关,而CP-II El Niño则与太平洋经向模相关。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季风主要通过印尼贯穿流和次表层温跃层过程激发CP-I El Niño的产生;而太平洋经向模则主要通过表层海气耦合激发CP-II El Niño。通过对CMIP5的历史和RCP8.5情景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CP-I El Niño在未来发生的频率比CP-II El Niño低,这也说明未来将有更多的El Niño事件将从北美沿岸起源。
该研究进一步了完善El Niño的理论框架,同时为改进El Niño的数值模拟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对不同类型El Niño的预报能力。(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湛沁)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29/2021GL09370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